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司空见惯
astounding; appalling
成语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成语举例: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贬义词语法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结构:复杂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骇,不能读作“hái”。成语辨形:骇,不能写作“赅”。成语辨析: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危言耸听”;都含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不同在于:骇人听闻重在“骇”字;“耸人听闻”重在“耸”字;“危言耸听”则重在“言”字。成语谜面:谨防隔墙有耳
隋炀帝杨广时,著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他曾谎报说:有人抓了一只乌龟,它的腹部有“天下杨兴”四个字,预示着杨家江山兴旺长久。当皇后死时,王劭又说:皇后原是菩萨转生,她现在只是回到天上去……他这些“骇人视听”的奇谈怪论虽然遭到有识之士的鄙弃,却得到杨广的欢心。这样,王劭在著作郎的位置上坐了将近二十年。“骇人视听”现写为“骇人听闻”。
读音:hài
[hài]
惊惧:骇叹(惊叹)。骇惧。骇然。骇人听闻。惊涛骇浪。 ◎ 惊起,散。
读音:rén
[rén]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读音:tīng
[tīng]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 任凭,随: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 ◎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听可口可乐。
读音:wén
[wén]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 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