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寸舌
三寸舌
sān cùn shé
  • 三寸舌的解释
  • 1.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

  • 词语解释:

  • 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三寸舌[sāncùnshé]⒈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
  • 基础解释:

  • 形容能言善道,擅长辞令的口才。
  • 引证解释:

  • ⒈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引《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 网络解释:

  • 三寸舌公元六世纪,我国南朝梁蕳文帝萧纲,写了一篇《舌赋》指出:“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把“三寸舌”再次提到首位。
  • 综合释义:

  • 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 汉语大词典:

  • 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 国语辞典:

  • 形容能言善道,擅长辞令的口才。《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三寸舌[sāncùnshé]⒈形容能言善道,擅长辞令的口才。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引《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
  • 成语词典版:

  • 01.《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源)02.《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
  • 其他释义:

  • 1.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
三寸舌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sān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音:cùn

[cùn]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 短小:寸土。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寸心。寸步难行。 ◎ 姓。

读音:shé

[shé]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 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 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 铃或释中的锤。 ◎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三寸舌造句
1、上联:三尺讲台凭三寸舌培三千桃李,下联:十年风雨靠十分心育十万栋梁,横批:百谢师恩。谨以此联祝老师节日快乐! 2、硬着头皮去做了,发行部的同志们掉三寸舌去游说组织队伍,今天来十个,明天走了五个,有五个留下来就好。
1、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2、牙痛整天哎呀呀,不如早晚来爱牙,温水漱口勤刷牙,冷热酸甜全部怕,铁齿铜牙三寸舌,工作事业一路顺,全靠天天爱护牙!全国爱牙日,爱牙你我他!3、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4、三寸舌可砍倒六尺高的男人。5、掉三寸舌能...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