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sān fān zhī luàn
  • 三藩之乱的解释
  • 清初南方三藩的反清叛乱。三藩是清政府封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继茂。1673年,吴三桂首先反叛,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继茂子)继而响应。清廷采取剿抚并用方针,至1681年平定叛乱。

  • 词语解释:

  • 见“三藩”。三藩之乱[sānfānzhīluàn]⒈见“三藩”。
  • 基础解释:

  • 见“三藩”。①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昞、济阴悼王长。②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衮州。③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录荣《三藩纪事本末》。④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评定。史称“三藩之乱”。
  • 引证解释:

  • ⒈见“三藩”。
  • 网络解释:

  • 三藩之乱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 综合释义:

  •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公元@@@@@),明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变,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与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亦附之,后于康熙二十年遭平定,史称为「三藩之乱」。
  • 汉语大词典:

  • 见“三藩”。《汉语大词典》:三藩  拼音:sānfān(1).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炳、济阴悼王长。《后汉书·孝明八王传赞》:“三藩夙龄,党惟荒忒。”李贤注:“谓千乘、淮阳、济阴并早殁也。”(2).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兖州。《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六府臣僚,三藩士女,人蓄油素,家怀铅笔。”李善注:“子良又为会稽太守、南徐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斯谓之三藩也。”(3).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4).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藩。《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时可喜镇广东,继茂子精忠镇福建,与三桂并称‘三藩’,而三桂骄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时可喜镇广东,继茂子精忠镇福建,与三桂并称‘三藩’,而三桂骄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
  • 国语辞典:

  •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明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变,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与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亦附之,后于康熙二十年遭平定,史称为「三藩之乱」。三藩之乱[sānfánzhīluàn]⒈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明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变,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与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亦附之,后于康熙二十年遭平定,史称为「三藩之乱」。
  • 辞典修订版:

  •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明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变,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与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亦附之,后于康熙二十年遭平定,史称为「三藩之乱」。
  • 法语:

  • Rébellion des trois feudataires
  • 其他释义:

  • 清初南方三藩的反清叛乱。三藩是清政府封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继茂。1673年,吴三桂首先反叛,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继茂子)继而响应。清廷采取剿抚并用方针,至1681年平定叛乱。
三藩之乱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sān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音:fān

[fān]

篱笆:藩篱。 ◎ 屏障,保卫:藩翰(喻保卫国家的重臣)。 ◎ 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藩属。藩国。藩镇。藩邦。削藩。称藩(自称属国)。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luàn

[luàn]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 ◎ 混淆:乱伦。败常乱俗。 ◎ 任意随便:乱吃。乱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乱。 ◎ 横渡:乱流。 ◎ 治理:乱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乱曰。

三藩之乱造句
1、明末清初,清廷将领赵良栋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曾在四川战斗过。2、由此上溯近两百年,清初“三藩之乱”之时,起兵呼应吴三桂的耿精忠,也是在这里的城墙下折戟而归,他的部队围城三年都不能突入一步。3、自吾皇登基以来,诛熬拜,平三藩之乱,收海外失落之地归于版图,大败草原狼子葛尔丹于西北,方开创今之天下承平盛...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