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韩
三韩
sān hán
  • 三韩的解释
  • 1.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后汉书.东夷传.三韩》:"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后以指朝鲜。

  • 词语解释:

  • 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三韩[sānhán]⒈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
  • 引证解释:

  • ⒈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引《后汉书·东夷传·三韩》:“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后以指朝鲜。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十二韵》:“方丈三韩外,崑崙万国西。”清赵翼《拟老杜诸将》诗:“喜闻劲旅发三韩,从此军应薙草菅。”古直《哀朝鲜》诗:“三韩日暗淡,倭儿意气雄。”
  • 网络解释:

  • 三韩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族,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当时朝鲜半岛北部为汉四郡(卫满朝鲜被汉朝所灭,设立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史称汉四郡)。
  • 综合释义:

  • 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后汉书·东夷传·三韩》:“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后以指朝鲜。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十二韵》:“方丈三韩外,崑崙万国西。”清赵翼《拟老杜诸将》诗:“喜闻劲旅发三韩,从此军应薙草菅。”古直《哀朝鲜》诗:“三韩日暗淡,倭儿意气雄。”三韩[sānhán]汉时朝鲜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的合称。马韩在西,辰韩在东,弁韩在辰韩之南,后皆为新罗、百济所并。
  • 汉语大词典:

  • 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后汉书·东夷传·三韩》:“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后以指朝鲜。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十二韵》:“方丈三韩外,昆崙万国西。”清赵翼《拟老杜诸将》诗:“喜闻劲旅发三韩,从此军应薙草菅。”古直《哀朝鲜》诗:“三韩日暗淡,倭儿意气雄。”
  • 国语辞典:

  • 汉时朝鲜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的合称。马韩在西,辰韩在东,弁韩在辰韩之南,后皆为新罗、百济所并。三韩[sānhán]⒈汉时朝鲜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的合称。马韩在西,辰韩在东,弁韩在辰韩之南,后皆为新罗、百济所并。
  • 法语:

  • Samhan
  • 其他释义:

  • 1.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后汉书.东夷传.三韩》:'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后以指朝鲜。
三韩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sān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音:hán

[há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 姓。

三韩造句
1、恩!汉朝时三韩乃中原之地,南北朝时游牧民族高丽崛起,他们吸中原武学自主创新,只因百罗,新济的同时崛起高丽才逐渐渗透中原向东迁移,中间就包括月族教派的分支。2、辽东一地户口数万,公孙度治理之下民殷国富,又与高句丽、扶余、三韩等族交好。3、恩!汉朝时三韩乃中原之地,南北朝时游牧民族高丽崛起,他们吸中...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