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丫髻
丫髻
yā jì
  • 丫髻的解释
  • 1.谓梳着丫形发髻。 2.指丫形发髻。 3.借指童仆。 4.荔枝品种之一。

  • 词语解释:

  • 丫髻yājì。(1)梳在头两边的发髻。丫髻[yājì]⒈梳在头两边的发髻。英thegirl’shairbun;
  • 基础解释:

  • 1.女孩梳在头顶两边的发髻。2.借指童仆。3.荔枝品种之一。
  • 引证解释:

  • ⒈谓梳着丫形发髻。引宋洪迈《夷坚甲志·绛县老人》:“方山下,一人草衣丫髻,坐道左。”⒉指丫形发髻。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一丫髻童子操长柄白纸扇从后。”元赵孟頫《采桑曲》:“欲折花枝插丫髻,还愁草露湿裳衣。”清姚鼐《元日散牧晚归图》诗:“掀笠偃背丫髻长,其一纠笠风中颺。”《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头讲,便不是照国初旧风,或编辫子,或扎丫髻。”⒊借指童仆。引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使苍头丫髻巨扇挥颺。”⒋荔枝品种之一。引清吴应逵《岭南荔枝谱·品类》:“丫髻,形最小,生皆并蒂,故得是名。”
  • 网络解释:

  • 丫髻古代,凡未成年或成年但未婚嫁的女子,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编结成两个髻。其状左右各一,与树枝丫杈相似,故名“丫头”,亦称“丫”。
  • 综合释义:

  • 谓梳着丫形发髻。宋洪迈《夷坚甲志·绛县老人》:“方山下,一人草衣丫髻,坐道左。”指丫形发髻。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一丫髻童子操长柄白纸扇从后。”元赵孟頫《采桑曲》:“欲折花枝插丫髻,还愁草露湿裳衣。”清姚鼐《元日散牧晚归图》诗:“掀笠偃背丫髻长,其一纠笠风中颺。”《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头讲,便不是照国初旧风,或编辫子,或扎丫髻。”借指童仆。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使苍头丫髻巨扇挥颺。”荔枝品种之一。清吴应逵《岭南荔枝谱·品类》:“丫髻,形最小,生皆并蒂,故得是名。”
  • 汉语大词典:

  • (1).谓梳着丫形发髻。宋洪迈《夷坚甲志·绛县老人》:“方山下,一人草衣丫髻,坐道左。”(2).指丫形发髻。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一丫髻童子操长柄白纸扇从后。”元赵孟俯《采桑曲》:“欲折花枝插丫髻,还愁草露湿裳衣。”清姚鼐《元日散牧晚归图》诗:“掀笠偃背丫髻长,其一纠笠风中飏。”《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头讲,便不是照国初旧风,或编辫子,或扎丫髻。”(3).借指童仆。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使苍头丫髻巨扇挥飏。”(4).荔枝品种之一。清吴应逵《岭南荔枝谱·品类》:“丫髻,形最小,生皆并蒂,故得是名。”
  • 国语辞典:

  • 形容妇女乌黑如鸦羽的发髻。丫髻[yājì]⒈形容妇女乌黑如鸦羽的发髻。英语bun(ofhair)​,topknot
  • 其他释义:

  • 1.谓梳着丫形发髻。2.指丫形发髻。3.借指童仆。4.荔枝品种之一。
丫髻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ā

[yā]

分杈的:树丫。丫杈。 ◎ 像树枝的分杈:丫头(a.古代女孩子头上梳双髻,如树丫杈,因以称女孩子;b.指受役使的女孩子,亦称“丫鬟”。“头”、“鬟”均读轻声)。脚丫子。

读音:jì

[jì]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髻丫。髻鬟。发髻。

丫髻造句
1、仪式开始后,穿着采衣采履,梳着丫髻的张梦繁走上前来,向周围观礼的宾客揖礼,随后跪坐到笄者席上。 2、行站礼之后,成人礼仪式正式开始,时美倩子身着采衣,梳丫髻,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
1、经过了迎宾、行站礼之后,成人礼仪式正式开始,时美倩子身着采衣,梳丫髻,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2、你看,层层叠叠上万亩的梯田以紫鹊界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站在最高峰丫髻寨,梯田全景一览无遗,漫山遍野的金黄似海浪般奔涌至天际。3、稚女盘双丫髻,寓意为快快长大;女子十五及笄,被视为寄托了家长对其成长...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