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乙第
乙第
yǐ dì
  • 乙第的解释
  • 1.别邸;别宅。 2.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 3.即乙科。

  • 词语解释:

  • 别邸;别宅。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即乙科。乙第[yǐdì]⒈别邸;别宅。⒉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⒊即乙科。
  • 引证解释:

  • ⒈别邸;别宅。引《晋书·隐逸传·杨轲》:“﹝杨軻﹞既见季龙,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於永昌乙第。”宋秦观《议论上》:“昔少君以甲第坏甚,於是营乙以舍族人。今乙第又坏……非计之得也。”⒉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引《旧唐书·于邵传》:“独孤授举博学宏词,吏部考为乙第,在中书升甲科,人称其当。”《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清王夫之《家世节录》:“以对策中犯副考朱黄门童蒙名,黄门不懌,置乙第。”⒊即乙科。详“乙科”。引《旧唐书·吴通玄传》:“建中初,策贤良方正等科,通玄应文词清丽,登乙第,授同州司户,京兆户曹。”《新唐书·选举志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
  • 网络解释:

  • 乙第乙第,别邸,别宅的意思。出自《晋书·隐逸传·杨轲》。
  • 综合释义:

  • 别邸;别宅。《晋书·隐逸传·杨轲》:“﹝杨軻﹞既见季龙,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於永昌乙第。”宋秦观《议论上》:“昔少君以甲第坏甚,於是营乙以舍族人。今乙第又坏……非计之得也。”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旧唐书·于邵传》:“独孤授举博学宏词,吏部考为乙第,在中书升甲科,人称其当。”《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清王夫之《家世节录》:“以对策中犯副考朱黄门童蒙名,黄门不懌,置乙第。”即乙科。《旧唐书·吴通玄传》:“建中初,策贤良方正等科,通玄应文词清丽,登乙第,授同州司户,京兆户曹。”《新唐书·选举志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详“乙科”。乙第[yǐdì]别邸。《晋书·杨轲传》:「命舍之于永昌乙第。」乙第[yǐdì]与乙科同。《唐书·选举志》:「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
  • 汉语大词典:

  • (1).别邸;别宅。《晋书·隐逸传·杨轲》:“﹝杨轲﹞既见季龙,不拜;与语,不言,命舍之于永昌乙第。”宋秦观《议论上》:“昔少君以甲第坏甚,于是营乙以舍族人。今乙第又坏……非计之得也。”(2).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旧唐书·于邵传》:“独孤授举博学宏词,吏部考为乙第,在中书升甲科,人称其当。”《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清王夫之《家世节录》:“以对策中犯副考朱黄门童蒙名,黄门不怿,置乙第。”(3).即乙科。《旧唐书·吴通玄传》:“建中初,策贤良方正等科,通玄应文词清丽,登乙第,授同州司户,京兆户曹。”《新唐书·选举志下》:“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详“乙科”。
  • 其他解释:

  • 1.别邸。《晋书·杨轲传》:「命舍之于永昌乙第。」
  • 其他释义:

  • 1.别邸;别宅。2.古代考试中的第二等。3.即乙科。
乙第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ǐ

[yǐ]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 ◎ 指代一方:甲方乙方。乙型脑炎。 ◎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 姓。

读音:dì

[dì]

次序:第一。次第。等第。 ◎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 ◎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门第。进士第。 ◎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第不宜过于剧烈。 ◎ 姓。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