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交绥
交绥
jiāo suí
  • 交绥的解释
  • 1.谓敌对双方军队刚接触即各自撤退。 2.交战。

  • 词语解释:

  • 1.交战时,双方尚未短兵相接,即争相撤退。2.两军交战。交绥[jiāosuí]⒈谓敌对双方军队刚接触即各自撤退。⒉交战。
  • 引证解释:

  • ⒈谓敌对双方军队刚接触即各自撤退。引《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杜预注:“古名退军为绥。秦晋志未能坚战,短兵未至争而两退,故曰交绥。”汉焦赣《易林·需之同人》:“两矛相刺,勇力钧敌。交绥结和,不破不缺。”宋陈师道《赠赵奉议》诗:“旧好无新功,终年此交绥。未须坚百战,当即建降旗。”⒉交战。引《梁书·武帝纪上》:“接距交绥,电激风扫。”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南宫载勋业,凡百慎交绥。”陈春生《庚子惠州起义记》:“革军在距法梅湖四英里之三角湖地方,与官军交绥,将官军击退。”
  • 网络解释:

  • 交绥【释义】:
  • 综合释义:

  • 谓敌对双方军队刚接触即各自撤退。《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杜预注:“古名退军为绥。秦晋志未能坚战,短兵未至争而两退,故曰交绥。”汉焦赣《易林·需之同人》:“两矛相刺,勇力钧敌。交绥结和,不破不缺。”宋陈师道《赠赵奉议》诗:“旧好无新功,终年此交绥。未须坚百战,当即建降旗。”交战。《梁书·武帝纪上》:“接距交绥,电激风扫。”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南宫载勋业,凡百慎交绥。”陈春生《庚子惠州起义记》:“革军在距法梅湖四英里之三角湖地方,与官军交绥,将官军击退。”
  • 网友释义:

  • 【释义】:1.谓敌对双方军队刚接触即各自撤退。2.交战。
  • 汉语大词典:

  • (1).谓敌对双方军队刚接触即各自撤退。《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杜预注:“古名退军为绥。秦晋志未能坚战,短兵未至争而两退,故曰交绥。”汉焦赣《易林·需之同人》:“两矛相刺,勇力钧敌。交绥结和,不破不缺。”宋陈师道《赠赵奉议》诗:“旧好无新功,终年此交绥。未须坚百战,当即建降旗。”(2).交战。《梁书·武帝纪上》:“接距交绥,电激风扫。”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南宫载勋业,凡百慎交绥。”陈春生《庚子惠州起义记》:“革军在距法梅湖四英里之三角湖地方,与官军交绥,将官军击退。”
  • 国语辞典:

  • 交战时,双方尚未短兵相接,即争相撤退。交绥[jiāosuī]⒈交战时,双方尚未短兵相接,即争相撤退。引《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⒉两军交战。引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吕梁之役,贯盈恶稔,曾未交绥,云卷雾彻。」
  • 辞典修订版:

  • 交战时,双方尚未短兵相接,即争相撤退。《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两军交战。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吕梁之役,贯盈恶稔,曾未交绥,云卷雾 彻。」
  • 其他释义:

  • 1.谓敌对双方军队刚接触即各自撤退。2.交战。
交绥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jiāo

[jiāo]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 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 同“跤”。

读音:suí

[suí]

安抚: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 ◎ 安好: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 ◎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 古代的旌旗和旒。

交绥造句
1、两军交绥,一军于被迫后退时只有一桥可通,他军却能向各方面撤退,则后者自然占到莫大便宜。处此局势,主将应冒险进取,奋力作战,封敌之两翼侧击,胜利必是他的。2、两军交绥,一军于被迫后退时只有一桥可通,他军却能向各方面撤退,则后者自然占到莫大便宜。处此局势,主将应冒险进取,奋力作战,封敌之两翼侧击,胜...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