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伊邑
伊邑
yī yì
  • 伊邑的解释
  • 1.郁悒,忧闷。

  • 词语解释:

  • 郁悒,忧闷。伊邑[yīyì]⒈郁悒,忧闷。
  • 基础解释:

  • 郁悒,忧闷。
  • 引证解释:

  • ⒈郁悒,忧闷。引《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裴松之注引《献帝传》:“陛下性秉劳谦,体尚克让,明詔恳切,未肯听许,臣妾小人,莫不伊邑。”《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 网络解释:

  • 伊邑伊邑,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郁悒,忧闷。
  • 综合释义:

  • 郁悒,忧闷。《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裴松之注引《献帝传》:“陛下性秉劳谦,体尚克让,明詔恳切,未肯听许,臣妾小人,莫不伊邑。”《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伊邑[yīyì]犹于邑也。《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老臣漊漊,愿国家同祚于轩辕之五五,而未及周文之二五,用为伊邑。」
  • 汉语大词典:

  • 郁悒,忧闷。《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裴松之注引《献帝传》:“陛下性秉劳谦,体尚克让,明诏恳切,未肯听许,臣妾小人,莫不伊邑。”《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 其他解释:

  • 犹于邑也。《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老臣漊漊,愿国家同祚于轩辕之五五,而未及周文之二五,用为伊邑。」
  • 其他释义:

  • 1.郁悒,忧闷。
伊邑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ī

[yī]

彼,他,她:伊说。伊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 文言助词:下车伊始。伊谁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 姓。

读音:yì

[y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 古同“悒”,愁闷不安。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