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伐罪
伐罪
fá zuì
  • 伐罪的解释
  • 讨伐有罪者:吊民伐罪|奉辞伐罪。

  • 词语解释:

  • 伐罪fázuì。(1)讨伐有罪的人。伐罪[fázuì]⒈讨伐有罪的人。例吊民伐罪。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英uprising;attackthetyrantandrelievethepeopleoftheirsufferings;
  • 基础解释:

  • 讨伐有罪的人吊民伐罪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 引证解释:

  • ⒈讨伐有罪者。引《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晋潘岳《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伐罪。”唐韩愈《猫相乳》:“北平王牧人以康,伐罪以平。”
  • 网络解释:

  • 伐罪伐罪:逆流觞著网络小说
  • 综合释义:

  • 讨伐有罪者。《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晋潘岳《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伐罪。”唐韩愈《猫相乳》:“北平王牧人以康,伐罪以平。”伐罪[fázuì]讨伐有罪。《文选.潘岳.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以伐罪,初垂翅于回谿。」《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 汉语大词典:

  • 讨伐有罪者。《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晋潘岳《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伐罪。”唐韩愈《猫相乳》:“北平王牧人以康,伐罪以平。”
  • 国语辞典:

  • 讨伐有罪。伐罪[fāzuì]⒈讨伐有罪。引《文选·潘岳·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以伐罪,初垂翅于回谿。」《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近征讨
  • 辞典修订版:

  • 讨伐有罪。《文选.潘岳.西征赋》:「当光武之蒙尘,致王诛于赤眉,异奉辞以伐罪,初垂翅于回谿。」《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 其他解释:

  • 谓讨伐有罪也。《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下。」;《南史·齐高帝纪》:「奉辞伐罪,戒旦晨征。」;南朝梁、沈约〈侍宴乐游苑饯吕僧珍应诏〉诗:「伐罪芒山曲,吊民伊水浔。」;《千字文》:「吊民伐罪。」
  • 其他释义:

  • 讨伐有罪者:吊民伐罪|奉辞伐罪。
伐罪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fá

[fá]

砍:伐树。砍伐。 ◎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 ◎ 自夸: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

读音:zuì

[zuì]

犯法的行为: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 ◎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 ◎ 刑罚:判罪。畏罪。待罪。请罪。 ◎ 苦难,痛苦:受罪。

伐罪造句
1、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2、近奉天伐罪,天剑斜指,尽斩魔皇麾下七十万众,闻我联合界某高层自恃显贵,无视古约,私涉凡界,简拔非神,朕当亲来,与战神共商界事。3、城降三日,吏民从服,孩儿老母,人口万数,一旦纵兵放火,居心何忍?汝系宗室子孙,尝居吏职,奈何亦为此残虐?仰视天,俯视地,未必相容...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