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伯牛
伯牛
bó niú
  • 伯牛的解释
  • 1.孔子弟子冉耕的字。《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

  • 词语解释:

  • 1.孔子弟子冉耕的字。《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2.古地名。
  • 基础解释:

  • 指冉耕,'定陶三冉'之一、孔子的门徒。古代地名。
  • 引证解释:

  • ⒈孔子弟子冉耕的字。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引《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癩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⒉古地名。引《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郑,次于伯牛,讨邲之役也。”杜预注:“伯牛,郑地。”
  • 网络解释:

  • 伯牛伯牛:1.指冉耕,“定陶三冉”之一、孔子的门徒。2.古代地名。
  • 综合释义:

  • 孔子弟子冉耕的字。《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癩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古地名。《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郑,次于伯牛,讨邲之役也。”杜预注:“伯牛,郑地。”伯牛[bóniú]春秋鲁人。姓冉,名耕,伯牛其字也。孔门弟子,以德行着。孔子相鲁,以为中部宰。
  • 汉语大词典:

  • (1).孔子弟子冉耕的字。《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朱熹集注:“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2).古地名。《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郑,次于伯牛,讨邲之役也。”杜预注:“伯牛,郑地。”
  • 其他解释:

  • 春秋鲁人。姓冉,名耕,伯牛其字也。孔门弟子,以德行着。孔子相鲁,以为中部宰。
伯牛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à,bǎi,bó

[bà,bǎi,b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 姓。● 伯 bà   ㄅㄚˋ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读音:niú

[niú]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 姓。

伯牛造句
1、胜朝志胜谭伯牛今夏,我自长沙出发,经武昌,沿江东下,或南或北,一路寻访太平天国战争的遗迹,终点是南京。2、吾与文正交谊,非同泛常。所争者国家公事,而彼此性情相与,固无丝毫芥蒂,岂以死生而异乎?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以见文正之清节足为后世法矣。谭伯牛3、左二人在几近二十年共事、同官的过程中...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