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俘囚
俘囚
fú qiú
  • 俘囚的解释
  • 1.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 2.拘禁。

  • 词语解释:

  • 1.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2.拘禁。俘囚[fúqiú]⒈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⒉拘禁。
  • 基础解释:

  • 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拘禁。
  • 引证解释:

  • ⒈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引《南史·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江左皇族,水乡庶姓,若司马、刘、萧、韩、王,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桑乾,皆成禁臠。”宋苏轼《代侯公説项羽辞》:“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於汉者。”⒉拘禁。引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观公书此事,则再出世之语昭然矣。”金高士谈《丙寅刑部中》诗之一:“衅来无朕兆,意外得俘囚。”
  • 网络解释:

  • 俘囚俘囚,汉语词语,
  • 释义:

  • 1、意指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2、拘禁
  • 综合释义:

  • 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南史·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江左皇族,水乡庶姓,若司马、刘、萧、韩、王,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桑乾,皆成禁臠。”宋苏轼《代侯公説项羽辞》:“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於汉者。”拘禁。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观公书此事,则再出世之语昭然矣。”金高士谈《丙寅刑部中》诗之一:“衅来无朕兆,意外得俘囚。”俘囚[fúqiú]被俘受囚的人。《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侯公至楚,晨扣军门,谒项羽曰:“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于汉者。””
  • 汉语大词典:

  • (1).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南史·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江左皇族,水乡庶姓,若司马、刘、萧、韩、王,或出于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桑乾,皆成禁脔。”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于汉者。”(2).拘禁。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观公书此事,则再出世之语昭然矣。”金高士谈《丙寅刑部中》诗之一:“衅来无朕兆,意外得俘囚。”
  • 国语辞典:

  • 被俘受囚的人。俘囚[fúqiú]⒈被俘受囚的人。引《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侯公至楚,晨扣军门,谒项羽曰:『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于汉者。』」
  • 辞典修订版:

  • 被俘受囚的人。《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侯公至楚,晨扣军门,谒项羽曰:『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于汉者。』」
  • 其他解释:

  • 掳获之人。《唐书·仪卫志》:「引俘戫入献,乃称贺,俘囚出乃退。」;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且待献俘囚,终当返耕获。」;宋、苏轼〈减决囚禁〉诗:「王命献俘囚。」
俘囚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fú

[fú]

打仗时被擒的敌人:俘虏。战俘。遣俘。 ◎ 打仗时擒住敌人:俘获。被俘。

读音:qiú

[qiú]

拘禁:囚禁。囚车。囚牢。 ◎ 被拘禁的人:囚犯。囚徒。死囚。囚首垢面。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