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俛首
俛首
qǔ shǒu
  • 俛首的解释
  • 1.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

  • 词语解释:

  • 俛首fǔshǒu。(1)低头,表示服从。
  • 基础解释:

  • [bowone/'sheadinsubmission]低头,表示服从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汉·贾谊《过秦论》
  • 引证解释:

  • ⒈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引《战国策·赵策四》:“冯忌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汉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係颈,委命下吏。”《北史·周广川公测传》:“帝惭,俛首不语。”唐牛僧孺《齐推女》:“老人俛首良久,曰:‘足下诚恳如是,吾亦何所隐焉。’”明何景明《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使以诗上公和答,章立就,使臣俛首嘆服曰:此中国诗人也。”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指天画地,演説古今,喜则涎流吻外,怒则植发如竿,悲与怨则俛首顿足。”
  • 网络解释:

  • 俛首俛首是一个汉语词语,
  • 综合释义:

  • 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战国策·赵策四》:“冯忌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汉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係颈,委命下吏。”《北史·周广川公测传》:“帝惭,俛首不语。”唐牛僧孺《齐推女》:“老人俛首良久,曰:‘足下诚恳如是,吾亦何所隐焉。’”明何景明《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使以诗上公和答,章立就,使臣俛首嘆服曰:此中国诗人也。”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指天画地,演説古今,喜则涎流吻外,怒则植发如竿,悲与怨则俛首顿足。”俛首[fǔshǒu]低头。《文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文选.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俛首而自省。」
  • 网友释义:

  • 俛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ianshou,意思是低头,表示服从。
  • 汉语大词典:

  • 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战国策·赵策四》:“冯忌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汉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北史·周广川公测传》:“帝惭,俛首不语。”唐牛僧孺《齐推女》:“老人俛首良久,曰:‘足下诚恳如是,吾亦何所隐焉。’”明何景明《明故夔州府知府铁溪先生高公墓志铭》:“使以诗上公和答,章立就,使臣俛首叹服曰:此中国诗人也。”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指天画地,演说古今,喜则涎流吻外,怒则植发如竿,悲与怨则俛首顿足。”
  • 国语辞典:

  • 低头。
  • 辞典修订版:

  • 低头。《文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文选.潘岳.秋兴赋》:「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俛首而自省。」
  • 其他释义:

  • 1.低头。常用于表示恭顺﹑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状。
俛首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fǔ,miǎn

[fǔ,miǎn]

同“俯”。

读音:shǒu

[shǒu]

头,脑袋:首饰。首级。首肯(点头表示同意)。 ◎ 领导的人,带头的:首领。元首。首脑。首相(xiànɡ)。 ◎ 第一,最高:首都(dū)。首府。 ◎ 最先,最早:首次。首届。首创。首日封。首义(首先起义)。 ◎ 出头告发:自首。出首。 ◎ 量词,指诗和歌:一首诗。 ◎ 姓。

俛首造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