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傒狗
傒狗
xī ɡǒu
  • 傒狗的解释
  • 1.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

  • 词语解释:

  • 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傒狗[xīgǒu]⒈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
  • 引证解释:

  • ⒈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引《南史·胡谐之传》:“胡谐是何傒狗,无厌之求。”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一:“江右戏詈人曰傒。《南史·胡谐之传》‘是何傒狗’,谐之南昌人,可证傒同奚。”
  • 网络解释:

  • 傒狗拼音:xīgǒu
  • 解释:

  • 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
  • 综合释义:

  • 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南史·胡谐之传》:“胡谐是何傒狗,无厌之求。”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一:“江右戏詈人曰傒。《南史·胡谐之传》‘是何傒狗’,谐之南昌人,可证傒同奚。”
  • 网友释义:

  • 拼音:xīgǒu注音:ㄒㄧㄍㄡˇ解释: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1、南史·胡谐之传》:“胡谐是何傒狗,无厌之求。”2、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一:“江右戏詈人曰傒。《南史·胡谐之传》‘是何傒狗’,谐之南昌人,可证傒同奚。”
  • 其他释义:

  • 1.南北朝时期,对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之词。
傒狗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xī

[xī]

古同“徯”,等候。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 姓氏。

读音:gǒu

[gǒu]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狗。狗彘(狗和猪)。狗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狗盗(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势。狗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