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八议
八议
bā yì
  • 八议的解释
  • 1.八辟。

  • 词语解释:

  • 八辟。八议[bāyì]⒈八辟。
  • 基础解释:

  • 周代为八种特殊身分者所订的减刑法律。
  • 引证解释:

  • ⒈八辟。引《后汉书·应劭传》:“陈忠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业;五曰议功,谓有大功勋;六曰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七曰议勤,谓有大勤劳;八曰议宾,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唐王维《寓言》诗:“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北齐始制重罪十条,犯此者,不在八议之列。”
  • 网络解释:

  • 八议“八议'是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八议”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特殊人物犯罪,不能适用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也无权直接审理管辖,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这八种人是: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 综合释义:

  • 周代为八种特殊身分者所订的减刑法律。《后汉书·应劭传》:“陈忠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业;五曰议功,谓有大功勋;六曰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七曰议勤,谓有大勤劳;八曰议宾,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唐王维《寓言》诗:“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北齐始制重罪十条,犯此者,不在八议之列。”
  • 汉语大词典:

  • 八辟。《后汉书·应劭传》:“陈忠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业;五曰议功,谓有大功勋;六曰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七曰议勤,谓有大勤劳;八曰议宾,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唐王维《寓言》诗:“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北齐始制重罪十条,犯此者,不在八议之列。”
  • 国语辞典:

  • 周代为八种特殊身分者所订的减刑法律。参见「八辟」条。八议[bāyì]⒈周代为八种特殊身分者所订的减刑法律。参见「八辟」条。
  • 其他释义:

  • 1.八辟。
八议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ā

[b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读音:yì

[yì]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八议造句
1、唐律有‘八议’之条,是依据《周礼》制定的,主要是矜恤其不同于一般臣子,所以特别制定‘议’法。 2、“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