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公试
公试
ɡōnɡ shì
  • 公试的解释
  • 1.官方主持的考试。

  • 词语解释:

  • 官方主持的考试。公试[gōngshì]⒈官方主持的考试。
  • 引证解释:

  • ⒈官方主持的考试。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宋赵昇《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於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陈丞相文龙,咸淳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
  • 网络解释:

  • 公试公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ōngshì,意思是官方主持的考试,多与'私试'相对。
  • 综合释义:

  • 官方主持的考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宋赵昇《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於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陈丞相文龙,咸淳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公试为宋代由朝廷派官员对太学外、内舍生所实施之考试。据〔宋史.选举志〕,宋神宗熙宁时施行太学三舍法,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颁学令规定,太学每岁举行一次公试,又称岁试。外舍生试入第一、第二等者,并参以行艺,可以升入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者,参以行艺后,可升入上舍。考试由学官自行主持,封弥、誊录如贡举法。初场试经义,次场试论策。又〔宋会要辑稿.崇儒一〕谓,旧公、私试皆学官主之,自孝宗淳熙后,仍锁院并另派官主试,学官不再参与。另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成均旧规」条称,太学公试遇省试年分,则在省试二月下旬,凡引试二日。非省试年分,则随诠试后引试,系朝廷差官,士子襴幞入试。又宋赵升〔朝野类要〕亦载,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一日试本经,第二日试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于贡院主文,以免学官干预考校。
  • 汉语大词典:

  • 官方主持的考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宋赵升《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于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元刘埙《隐居通议·骈俪一》:“陈丞相文龙,咸淳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
  • 其他释义:

  • 1.官方主持的考试。
公试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gōng

[gōng]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 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 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 雄性的:公母。公畜。 ◎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 姓。

读音:shì

[shì]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试车。试图。试航。试问。尝试。试金石。 ◎ 考,测验:试场。试卷。试题。笔试。考试。口试。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