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六君子
六君子
liù jūn zǐ
  • 六君子的解释
  • 1.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廌﹐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傅﹑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被屏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忠义传.杨宏中》。 2.(4)明熹宗时﹐魏忠贤擅权﹐御史扬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涟与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顾大章皆为忠贤构死﹐世称"六君子"。又魏忠贤矫旨逮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遵素﹑李应升下狱受酷刑死﹐世称"后六君子"。参阅《明史.宦官传.魏忠贤》。(5)清光绪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戊戌变法"失败﹐同时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参阅《清史稿.李端芬谭嗣同等传论》。 3.国画称松﹑柏等六种树木。

  • 词语解释:

  • 1.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廌﹐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傅﹑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被屏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忠义传.杨宏中》。2.(4)明熹宗时﹐魏忠贤擅权﹐御史扬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涟与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顾大章皆为忠贤构死﹐世称'六君子'。又魏忠贤矫旨逮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遵素﹑李应升下狱受酷刑死﹐世称'后六君子'。参阅《明史.宦官传.魏忠贤》。(5)清光绪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戊戌变法'失败﹐同时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参阅《清史稿.李端芬谭嗣同等传论》。3.国画称松﹑柏等六种树木。六君子[liùjūnzǐ]⒈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廌,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傅、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被屏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忠义传·杨宏中》。⒉(4)明熹宗时,魏忠贤擅权,御史扬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涟与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顾大章皆为忠贤构死,世称“六君子”。又魏忠贤矫旨逮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遵素、李应升下狱受酷刑死,世称“后六君子”。参阅《明史·宦官传·魏忠贤》。(5)清光绪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戊戌变法”失败,同时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参阅《清史稿·李端芬谭嗣同等传论》。⒊国画称松、柏等六种树木。
  • 引证解释:

  • ⒈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傅、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被屏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忠义传·杨宏中》。(4)明熹宗时,魏忠贤擅权,御史扬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涟与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顾大章皆为忠贤构死,世称“六君子”。又魏忠贤矫旨逮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遵素、李应升下狱受酷刑死,世称“后六君子”。参阅《明史·宦官传·魏忠贤》。(5)清光绪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戊戌变法”失败,同时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参阅《清史稿·李端芬谭嗣同等传论》。引《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於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廌,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⒉国画称松、柏等六种树木。此“六君子”指倪云林画中的松、柏、樟、楠、槐、榆。名为《六君子图》。参阅陈衍《元诗纪事》卷二一。引元黄公望《题云林画》诗:“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 网络解释:

  • 六君子六君子:清朝戊戌六君子
  • 汉语大词典:

  • (1).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廌,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道、徐范、蒋傅、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被屏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忠义传·杨宏中》。(4)明熹宗时,魏忠贤擅权,御史扬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涟与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顾大章皆为忠贤构死,世称“六君子”。又魏忠贤矫旨逮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遵素、李应升下狱受酷刑死,世称“后六君子”。参阅《明史·宦官传·魏忠贤》。(5)清光绪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戊戌变法”失败,同时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参阅《清史稿·李端芬谭嗣同等传论》。(2).国画称松、柏等六种树木。元黄公望《题云林画》诗:“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此“六君子”指倪云林画中的松、柏、樟、楠、槐、榆。名为《六君子图》。参阅陈衍《元诗纪事》卷二一。
  • 国语辞典:

  • 史称品格、学识极为杰出的六位人物为「六君子」:(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代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荐,称为「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下.谈艺.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然其题跋自是胜场。」(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被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传、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营救,遭摒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五五.忠义传十.杨宏中传》。(4)​宋理宗时,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专权,蛮横无理,太学生陈宜中、刘黻、黄镛、林测祖、曾唯、陈宗六人上书批评,舆论界同声响应,称为「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一八.陈宜中传》。(5)​明熹宗时,魏忠贤掌权,其人奸诈残暴,御史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被陷害死于狱中,时人称为「六君子」。后魏忠贤又逮捕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六人,害死狱中,世人也称为「六君子」。见《明史.卷三○五.宦官传二.魏忠贤传》。(6)​清光绪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变法被杀,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见《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传.论曰》。(7)​民初,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称为「筹安六君子」。六君子[liùjūnzǐ]⒈史称品格、学识极为杰出的六位人物为「六君子」:(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2)​宋代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荐,称为「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祯(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被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传、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营救,遭摒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五五·忠义传十·杨宏中传》。(4)​宋理宗时,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专权,蛮横无理,太学生陈宜中、刘黻、黄镛、林测祖、曾唯、陈宗六人上书批评,舆论界同声响应,称为「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一八·陈宜中传》。(5)​明熹宗时,魏忠贤掌权,其人奸诈残暴,御史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被陷害死于狱中,时人称为「六君子」。后魏忠贤又逮捕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六人,害死狱中,世人也称为「六君子」。见《明史·卷三〇五·宦官传二·魏忠贤传》。(6)​清光绪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变法被杀,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见《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传·论曰》。(7)​民初,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称为「筹安六君子」。引《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池北偶谈·卷下·谈艺·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然其题跋自是胜场。」⒉国画上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 辞典修订版:

  • 史称品格、学识极为杰出的六位人物为「六君子」:(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代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荐,称为「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下.谈艺.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然其题跋自是胜场。」(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被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传、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营救,遭摒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五五.忠义传十.杨宏中传》。(4)宋理宗时,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专权,蛮横无理,太学生陈宜中、刘黻、黄镛、林测祖、曾唯、陈宗六人上书批评,舆论界同声响应,称为「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一八.陈宜中传》。(5)明熹宗时,魏忠贤掌权,其人奸诈残暴,御史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被陷害死于狱中,时人称为「六君子」。后魏忠贤又逮捕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尊素、李应昇六人,害死狱中,世人也称为「六君子」。见《明史.卷三零五.宦官传二.魏忠贤传》。(6)清光绪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变法被杀,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见《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传.论曰》。(7)民初,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称为「筹安六君子」。国画上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六君子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liù,lù

[liù,lù]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

读音:jūn

[jūn]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 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

读音:zì,zǐ

[zì,z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 ◎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

六君子造句
1、他是百日维新的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变法失败,被杀于菜市口。2、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3、右丞相陈宜中在人品才具方面,可称道的并不多,他曾因与黄镛等上书攻击奸臣丁大全获得六君子美誉,登入仕途之后,又因依附权奸贾似道而声名狼藉。
1、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古德诺写《政变国体论》发端,继由杨度、严复、刘师培等所谓“六君子”。2、最右边是乾隆年间藏家乔崇修书写的隶书“六逸图”三字引首,往左依次是清代著名金石家张廷济书写的“六君子图”、吴昌硕书写的“七友图”。3、他是百日维新的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变法失败,被杀于菜市口。4、结论...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