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详细解释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
A鸡蛋34元一个,买了10个,B鸡蛋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鸡蛋和B鸡蛋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
字义分解
读音:jiā
[jiā]
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
◎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
◎ 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
◎ 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
◎ 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 姓。
读音:quán
[quán]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 有利的形势:主动权。
◎ 变通,不依常规: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
◎ 暂且,姑且:权且。
◎ 秤锤:权衡。
◎ 衡量,估计:权其轻重。
◎ 姓。
读音:píng
[píng]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 均等: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 治理,镇压:平定。
◎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 姓。
◎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 古同“评
读音:jūn
[jūn]
平,匀,引申为调和:均衡。势均力敌。平均。
◎ 皆,都,老少均安。
◎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 〔均钟〕古代乐器。
◎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读音:fǎ
[f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
◎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法。设法。手法。写法。
◎ 仿效:效法。
◎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法式。法帖。
◎ 佛家的道理: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
◎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