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千里莼羹
千里莼羹
qiān lǐ chún ɡēnɡ
  • 千里莼羹的解释
  • 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 词语解释:

  • 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千里莼羹[qiānlǐchúngēng]⒈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
  • 引证解释:

  • ⒈参阅《晋书·陆机传》、宋曾三异《因话录·莼羹》。参阅《晋书·陆机传》、宋曾三异《因话录·莼羹》。引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蓴羹,用蓴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蒓羹”。金王渥《驿口桥看白莲》诗:“百年蓬鬢关心切,千里蒓羹与愿违。”亦省作“千里蓴”。唐杜甫《赠别贺兰铦》诗:“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蓴。”⒈参阅《晋书·陆机传》、宋曾三异《因话录·莼羹》。参阅《晋书·陆机传》、宋曾三异《因话录·莼羹》。引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蓴羹,用蓴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蒓羹”。金王渥《驿口桥看白莲》诗:“百年蓬鬢关心切,千里蒓羹与愿违。”亦省作“千里蓴”。唐杜甫《赠别贺兰铦》诗:“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蓴。”成语解释千里莼羹
  • 综合释义:

  • 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百年蓬鬓关心切,~与愿违◎金·王渥《驿口桥看白莲》诗千里莼羹[qiānlǐchúngēng]
  • 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 其他释义:

  • 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千里莼羹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qiān

[qiān]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 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a.喻多次斗争考验;b.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 见“秋”字“秋千”。 ◎ 姓。

读音:lǐ

[lǐ]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òng )。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 衣物的内层:被里。 ◎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 姓。

读音:chún

[chún]

〔莼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简称“莼”。 ◎ (蒓)

读音:gēng

[gēng]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

千里莼羹造句
1、有千里莼羹,但还不用加盐和豆豉。 2、“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地方风味,各有千秋,王济夸羊酪,分明带着歧视,瞧不起江南来的“傻小子”。 3、这样的偶然,这样的惊喜,就像千里莼羹,不同人品出不同的味道罢了。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