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厘订
厘订
lí dìnɡ
  • 厘订的解释
  • 1.整理订正。 2.制订。

  • 词语解释:

  • 1.整理订正。2.制订。厘订[lídìng]⒈整理订正。⒉制订。
  • 基础解释:

  • 整理订正。制订。
  • 引证解释:

  • ⒈整理订正。引鲁迅《集外集拾遗·<劲草>译本序》:“爰加厘订,使益近于信达。”⒉制订。引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梁任公﹞对立宪加紧活动,提出四项政纲,即……(二)厘订法律,巩固司法权的独立。”整理订定。《清史稿·时宪志一》:“﹝汤若望﹞言:‘臣於明崇禎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清赵克宜《重订增补<类腋>凡例》:“姚氏原书诸未尽善之处,既为详加釐订,新增者成於锋鏑之餘,疵顈在所难免。”朱自清《论国语教育》:“陆先生是主张‘整理国字’使之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正确化,非从速釐订标准字不可。”
  • 网络解释:

  • 厘订厘订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整理订正。
  • 综合释义:

  • 整理订正。鲁迅《集外集拾遗·<劲草>译本序》:“爰加厘订,使益近于信达。”制订。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梁任公﹞对立宪加紧活动,提出四项政纲,即……(二)厘订法律,巩固司法权的独立。”整理订定。《清史稿·时宪志一》:“﹝汤若望﹞言:‘臣於明崇禎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清赵克宜《重订增补<类腋>凡例》:“姚氏原书诸未尽善之处,既为详加釐订,新增者成於锋鏑之餘,疵顈在所难免。”朱自清《论国语教育》:“陆先生是主张‘整理国字’使之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正确化,非从速釐订标准字不可。”
  • 汉语大词典:

  • (1).整理订正。鲁迅《集外集拾遗·〈劲草〉译本序》:“爰加厘订,使益近于信达。”(2).制订。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梁任公﹞对立宪加紧活动,提出四项政纲,即……(二)厘订法律,巩固司法权的独立。”整理订定。《清史稿·时宪志一》:“﹝汤若望﹞言:‘臣于明崇祯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清赵克宜《重订增补〈类腋〉凡例》:“姚氏原书诸未尽善之处,既为详加釐订,新增者成于锋镝之馀,疵顈在所难免。”朱自清《论国语教育》:“陆先生是主张‘整理国字’使之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正确化,非从速釐订标准字不可。”
  • 国语辞典:

  • 整理订定,如:「厘订新规章,是今后新生活的首要目标。」也作「厘定」。厘订[lídìng]⒈整理订定。也作「厘定」。例如:「厘订新规章,是今后新生活的首要目标。」
厘订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lí

[lí]

小数名,百分之一:厘米。 ◎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之一计)。 ◎ 治理,整理:厘正(订正)。厘革(调整改革)。 ◎ 古同“嫠”,寡妇。

读音:dìng

[dìng]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jiào )订。修订。 ◎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 制定:订计划。 ◎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厘订造句
1、Bothsides以客观算术厘订每次拍拖怎么拍,计算双方资格。2、政府固然不应干预私人机构所厘订的工资水平和雇佣政策.3、商业得依其实际业务情形、会计事务之性质、内部控制及管理上之需要,厘订其会计制度。4、星展银行获授权用其厘订的汇率,以执行任何所需的货币兑换。5、同性质之商业,得由同业公会厘订...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