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参订
参订
cān dìnɡ
  • 参订的解释
  • 1.参酌评定。 2.参校订正。

  • 词语解释:

  • 1.参酌评定。2.参校订正。参订[cāndìng]⒈参酌评定。⒉参校订正。
  • 基础解释:

  • 参酌评定。参校订正。
  • 引证解释:

  • ⒈参酌评定。引《新唐书·刘瑑传》:“由武德讫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号《大中刑律统类》以闻。”宋陆游《光宗册宝贺表》:“乃咨元老大臣之参订,兼采议郎博士之讨论,勒崇垂鸿,极高蟠厚。”⒉参校订正。引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一:“以二书参订,稍稍可读。”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与族孙守一论史表》:“僕处所存《春秋》、《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诸表携挈有年,竟未为足下一加参订,媿甚。”
  • 网络解释:

  • 参订参订是一个汉语词汇。
  • 综合释义:

  • 参酌评定。《新唐书·刘瑑传》:“由武德讫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号《大中刑律统类》以闻。”宋陆游《光宗册宝贺表》:“乃咨元老大臣之参订,兼采议郎博士之讨论,勒崇垂鸿,极高蟠厚。”参校订正。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一:“以二书参订,稍稍可读。”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与族孙守一论史表》:“僕处所存《春秋》、《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诸表携挈有年,竟未为足下一加参订,媿甚。”参订[cāndìng]参照自己的意见并加以订正。《新唐书.卷一八二.刘瑑传》:「由武德讫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也作「参定」。
  • 汉语大词典:

  • (1).参酌评定。《新唐书·刘瑑传》:“由武德讫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号《大中刑律统类》以闻。”宋陆游《光宗册宝贺表》:“乃咨元老大臣之参订,兼采议郎博士之讨论,勒崇垂鸿,极高蟠厚。”(2).参校订正。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一:“以二书参订,稍稍可读。”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与族孙守一论史表》:“仆处所存《春秋》、《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诸表携挈有年,竟未为足下一加参订,愧甚。”
  • 国语辞典:

  • 参照自己的意见并加以订正。《新唐书.卷一八二.刘瑑传》:「由武德讫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也作「参定」。参订[cāndìng]⒈参照自己的意见并加以订正。也作「参定」。引《新唐书·卷一八二·刘瑑传》:「由武德讫大中,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
参订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ān,cēn,sān,shēn

[cān,cēn,sān,shēn]

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 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 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 ◎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 ◎ 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 参 (參) cēn  ㄘㄣˉ ◎ 〔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参不齐”、“参参错落”。

读音:dìng

[dìng]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jiào )订。修订。 ◎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 制定:订计划。 ◎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参订造句
1、每本书在出版前都要经过好几次参订。2、赵氏家谱注释细密,参订精详。3、即洗凡先生及秉坊等前修之稿,亦得以参订其间。4、每本书在出版前都要经过好几次参订。5、每本书在出版前都要经过好几次参订。6、今根据旧志援古证今,合力重修,即洗凡先生及秉坊等前修之稿,亦得以参订其间”。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