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受厘
受厘
shòu lí
  • 受厘的解释
  • 1.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雰刄叫受厘。"厘"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厘,祭余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厘"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 词语解释:

  • 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受厘[shòulí]⒈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雰刄叫受厘。“厘”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厘,祭余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厘”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 引证解释:

  • ⒈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釐,祭餘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釐”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唐张昭《汉宗庙乐舞辞》:“受釐饮酒皇欢洽,仰俟餘灵泰九区。”明唐顺之《奉天殿庆成侍宴》诗:“方看受釐日,即是赐脯辰。”
  • 网络解释:

  • 受厘受厘,shòulí,汉语词汇,释义为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叫受厘。
  • 综合释义:

  • 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釐,祭餘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釐”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唐张昭《汉宗庙乐舞辞》:“受釐饮酒皇欢洽,仰俟餘灵泰九区。”明唐顺之《奉天殿庆成侍宴》诗:“方看受釐日,即是赐脯辰。”
  • 汉语大词典:

  • 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釐,祭馀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釐”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唐张昭《汉宗庙乐舞辞》:“受釐饮酒皇欢洽,仰俟馀灵泰九区。”明唐顺之《奉天殿庆成侍宴》诗:“方看受釐日,即是赐脯辰。”
  • 其他释义:

  • 1.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雰刄叫受厘。'厘'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厘,祭余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厘'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受厘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shòu

[shòu]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接受。感受。受精。受权。受托。受降。受益。受业(a.跟随老师学习;b.学生对老师自称)。受教。受领。受聘。受理。 ◎ 忍耐某种遭遇:忍受。受苦。受制。受窘。受累(受到劳累)。 ◎ 遭到:遭受。受害。受挫。受屈。受辱。受阻。 ◎ 适合,中:受吃。受看。受听。受使。

读音:lí

[lí]

小数名,百分之一:厘米。 ◎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之一计)。 ◎ 治理,整理:厘正(订正)。厘革(调整改革)。 ◎ 古同“嫠”,寡妇。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