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
读音:shàn
[shàn]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 好的行为、品质:行善。惩恶扬善。 ◎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 友好,和好:友善。亲善。和善。 ◎ 熟悉:面善。 ◎ 办好,弄好:善后。 ◎ 擅长,长(cháng )于:善辞令。多谋善断。 ◎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 ◎ 好好地:善待。善罢甘休。 ◎ 容易,易于:善变。善忘。多愁善感。 ◎ 姓。
读音:yè
[yè]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业。农业。 ◎ 职务,工作岗位:职业。就业。 ◎ 学习的功课:学业。肄业。毕业。业精于勤。 ◎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业。丰功伟业。业绩。 ◎ 从事:业医。业商。 ◎ 财产:产业。 ◎ 既,已经:业已。业经。 ◎ 佛教名词:业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业障(亦称“孽障”)。 ◎ 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