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饥
大饥
dà jī
  • 大饥的解释
  • 1.见"大饥"。

  • 词语解释:

  • 亦作“大飢”。大饥荒;严重的饥荒大饥[dàjī]⒈见“大饥”。
  • 基础解释:

  • 大饥荒;严重的饥荒。
  • 引证解释:

  • ⒈见“大饥”。亦作“大飢”。大饥荒;严重的饥荒。引《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公羊传·襄公二十四年》:“大饥。”何休注:“有死伤曰大饥,无死伤曰饥。”《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为大饥。”《吕氏春秋·上农》:“因胥岁不举銍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宋苏轼《东坡志林·冢中弃儿吸蟾气》:“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飢,民争归之。”
  • 网络解释:

  • 大饥大饥,汉语词汇,出自《左传·文公十六年》等书,释义为大饥荒。
  • 综合释义:

  • 亦作“大飢”。大饥荒;严重的饥荒。《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公羊传·襄公二十四年》:“大饥。”何休注:“有死伤曰大饥,无死伤曰饥。”《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为大饥。”《吕氏春秋·上农》:“因胥岁不举銍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宋苏轼《东坡志林·冢中弃儿吸蟾气》:“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飢,民争归之。”
  • 汉语大词典:

  • 亦作“大饥”。大饥荒;严重的饥荒。《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公羊传·襄公二十四年》:“大饥。”何休注:“有死伤曰大饥,无死伤曰饥。”《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为大饥。”《吕氏春秋·上农》:“因胥岁不举铚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宋苏轼《东坡志林·冢中弃儿吸蟾气》:“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饥,民争归之。”
  • 其他释义:

  • 1.见'大饥'。
大饥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à,dài

[dà,dài]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 时间更远:大前年。 ◎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大 tài  ㄊㄞˋ ◎ 古通“太”

读音:jī

[jī]

饿: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灾荒)。

大饥造句
1、正赶上“是岁大饥”,大饥荒中,“沿海居民赖之以不死”,牛家暴富了不算,跟着他跑生意的人也都发了财,“咸利之”。2、食过多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痰癖。故曰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恐血气失常,卒然不救也。3、东坡料定明岁必然大饥,因又奏请朝廷,免上贡米一半,又多乞度牒,预先籴米,以备明年出粜。4、前几年...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