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奠仪
奠仪
diàn yí
  • 奠仪的解释
  • 指送给丧家用于祭奠的财物。

  • 词语解释:

  • 奠仪diànyí。(1)送给办丧事的人家用于祭奠的礼品。奠仪[diànyí]⒈送给办丧事的人家用于祭奠的礼品。例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祭。——《红楼梦》英agiftofmoneymadeontheoccasionofafuneral;
  • 基础解释:

  • (名)旧时指送给丧家作祭奠用的财物。
  • 引证解释:

  • ⒈用于祭奠的礼品。引宋孔平仲《孔氏谈苑·丁讽久居》:“一旦,有妄传讽死者,京师诸公竞致奠仪,纸酒塞门。”《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寳玉去吊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八都禁送奠仪。”
  • 网络解释:

  • 奠仪奠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diànyí,指用于祭奠的金钱和礼品。
  • 综合释义:

  • 用于祭奠的礼品。宋孔平仲《孔氏谈苑·丁讽久居》:“一旦,有妄传讽死者,京师诸公竞致奠仪,纸酒塞门。”《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寳玉去吊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八都禁送奠仪。”
  • 网友释义:

  • 奠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diànyí,指用于祭奠的金钱和礼品。客人的金钱和礼品由外柜收银员接纳入账,随后由支宾领着去灵棚吊唁。客人根据与死者关系远近,行五叩礼、七叩礼或九叩大礼。
  • 汉语大词典:

  • 用于祭奠的礼品。宋孔平仲《孔氏谈苑·丁讽久居》:“一旦,有妄传讽死者,京师诸公竞致奠仪,纸酒塞门。”《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八都禁送奠仪。”
  • 国语辞典:

  • 致送死者家属的金钱,用以代替祭品。《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又命使者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也作「奠敬」。奠仪[diànyí]⒈致送死者家属的金钱,用以代替祭品。也作「奠敬」。引《三国演义·第一〇一回》:「又命使者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
  • 辞典修订版:

  • 致送死者家属的金钱,用以代替祭品。《三国演义.第一零一回》:「又命使者齎香帛奠仪,入川致祭。」《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也作「奠敬」。
  • 辞典简编版:

  • 致送死者家属的金钱。 【造句】长官亲往殉职人员家里吊慰,并致赠奠仪。
  • 其他释义:

  • 指送给丧家用于祭奠的财物。
奠仪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iàn

[diàn]

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祭奠。奠酒。 ◎ 稳固地安置:奠都(dū ㄉㄨ)。奠基。奠定(使稳固安定,如“奠奠基础”)。

读音:yí

[yí]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 礼物:贺仪。谢仪。 ◎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 姓。

奠仪造句
1、她说,她的母亲个性纯朴、不爱麻烦人,所以婉谢各界的花圈花篮和奠仪,大家的关怀就是最好的慰解。2、这玩意的包装风格怎么那么像奠仪啊?我如同处理爆裂物般谨慎地将白包反转,眯起双眼,才在左下角找到所谓的寄件者署名。3、第二天,白家挂满了白色灯笼和白色的布条,白家的人都穿上了白衣,在大厅中放置亲友送来的...
1、奠仪步骤相当繁琐,简直就是一部独幕剧。 2、大丧期间,明轩一直不敢懈怠,缞服朝夕诣几筵哭,斋戒,祭告天地宗社,灵驾引发奠仪,奉安神主于太庙,完全不敢违背祖制。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