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妇男时代,妻子工作,丈夫待业,与传统家庭分工不同的时代。SAHD(stay-at-home dads),即“家庭妇男”,释义为做家务、育儿、主内的男性家庭主妇。“家庭妇男”具有阶段性、临时性的特点,他们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家庭体制的挑战和突破。如果“妇男时代”能够来到,也许会为家庭模式多样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以全局的、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调配家庭资源,个体生命体验会更加丰富多彩。
详细解释
现象
家庭是一种其成员对资源、责任和义务的共享。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受自然生理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男人挣钱养家,女人相夫教子,这样的分工还作为一种性别意识形态不断被强化。
但据国外一项的统计称,截止到2009年年底,在英国,有60万男性在家里当全职丈夫,是10年前的10倍。在美国,至少170万个失业的已婚男子靠妻子来支付家庭生活账单,一家电视台还为此开播了名为《好莱坞“家庭妇男”》的节目,反响强烈。
美国进步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约有一百万个家庭是这种构成:妻子工作,丈夫待业,孩子未满18 岁。以至于现在出现了一个名词——SAHD(stay-at-homedads),即“家庭妇男”。
成因
“家庭妇男”的出现是与上述传统家庭模式以及性别意识形态相违背的。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因素:
1、经济形势恶化造成传统男性工作领域的萎缩,从而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在历史上,这种情况曾在1929—1933年西方经济大萧条时集中爆发。
2、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价值多元提供了家庭模式多样化的可能。
3、女性自身教育和素质的提高使她们有能力在新兴的服务领域大显身手,从而能够担当养家糊口的责任。
解析
首先,从绝大部分个体来看,“家庭妇男”具有阶段性、临时性的特点。传统观念很难让一个男人自始至终选择做“家庭妇男”。它的出现往往与严峻的经济形势密切相连。一俟经济好转就业机会增加,大多都会选择重返职场。据调查,英国有2/3“家庭妇男”认为上班比在家照看孩子更有成就感。
其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妇男”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家庭体制的挑战和突破。在体现社会多元化和宽容度的同时,互换家庭角色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意识。女人们在决胜职场的同时,男人们也在表明自己在育儿持家方面的能力。
有趣的是,国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家庭妇男”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学校里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在社会上更容易立足。爸爸们的价值有了新的诠释。
当然,传统家庭角色的互换还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冲击。妻子因与孩子在一起时间减少并且成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而增加了焦虑感,丈夫则因为来自周围及自身心理的压力心情沉重。双方都需要调适与磨合。无论如何,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家庭模式多样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以全局的、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调配家庭资源,个体生命体验会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
影视
《老婆大人》
《家庭妇男的一天》
散文
《家庭妇男》
字义分解
读音:fù
[fù]
已婚的女子:妇人。少(shào )妇。
◎ 妻,与“夫”相对:夫妇。
◎ 儿媳:妇姑(婆媳)。媳妇。
◎ 泛指女性:妇女。妇孺(妇女儿童)。妇幼。
读音:nán
[nán]
阳性的人:男性。男人。男孩。男女平等。
◎ 儿子:长(zhǎng )男。
◎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男爵。
读音:shí
[shí]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chā)。
◎ 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 机会:时
读音:dài
[dài]
替:代替。代办。代销。代序。代表。
◎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代。世代。古代。近代。现代。当(dāng )代。年代。
◎ 世系的辈分:下一代。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