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密疏
密疏
mì shū
  • 密疏的解释
  • 1.秘密的奏疏。 2.秘密开列。

  • 词语解释:

  • 秘密的奏疏。秘密开列。密疏[mìshū]⒈秘密的奏疏。⒉秘密开列。
  • 引证解释:

  • ⒈秘密的奏疏。宋苏轼《论隐公里克李斯郑小同王允之》:“郑小同为高贵乡公侍中,常诣司马师。引师有密疏,未屏也。如厠,还问小同:‘见吾疏乎?’”清顾炎武《日知录·密疏》:“近见实録,多载密疏,言不彰於朝听,事不显於当时。”⒉秘密开列。引《宋史·王旦传》:“每有差除,先密疏四三人姓名以请,所用者帝以笔点之。”
  • 网络解释:

  • 密疏密疏,读音mìshū,汉语词语,指秘密的奏疏,也指秘密开列。
  • 综合释义:

  • 秘密的奏疏。宋苏轼《论隐公里克李斯郑小同王允之》:“郑小同为高贵乡公侍中,常诣司马师。师有密疏,未屏也。如厠,还问小同:‘见吾疏乎?’”清顾炎武《日知录·密疏》:“近见实録,多载密疏,言不彰於朝听,事不显於当时。”秘密开列。《宋史·王旦传》:“每有差除,先密疏四三人姓名以请,所用者帝以笔点之。”
  • 网友释义:

  • 密疏,读音mìshū,汉语词语,指秘密的奏疏,也指秘密开列。
  • 汉语大词典:

  • (1).秘密的奏疏。宋苏轼《论隐公里克李斯郑小同王允之》:“郑小同为高贵乡公侍中,常诣司马师。师有密疏,未屏也。如厕,还问小同:‘见吾疏乎?’”清顾炎武《日知录·密疏》:“近见实录,多载密疏,言不彰于朝听,事不显于当时。”(2).秘密开列。《宋史·王旦传》:“每有差除,先密疏四三人姓名以请,所用者帝以笔点之。”
  • 其他释义:

  • 1.秘密的奏疏。2.秘密开列。
密疏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mì

[mì]

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紧密。稠密。茂密。严密。密封。密布。密集。密匝匝。密锣紧鼓(喻正式活动前的积极而紧张的准备,亦作“紧锣密鼓”)。 ◎ 关系近,感情好:密友。密亲。 ◎ 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秘密。保密。密谋。密电。密报。密使。密信。密诏。密旨。密探。 ◎ 精致,细致:精密。细密。致密。密实(细密结实)。 ◎ 姓。

读音:shū

[sh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jiě)。 ◎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luò)。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疏。疏远。 ◎ 不细密,忽略:疏忽。 ◎ 空虚:志大才疏。 ◎ 不熟悉:生疏。 ◎ 粗劣:疏食。疏粝。 ◎ 古同“蔬”,蔬菜。 ◎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 ◎ 姓。

密疏造句
1、地里的青稞长得七长八短、密疏不一:短处只长三、五寸,已经干枯,穗头小得象苍蝇的脑袋;长处也不足膝盖高,半绿不黄,还没有完全成熟。2、与普通题奏本相比,密疏有快捷、不经内阁票拟、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高度保密等特点。3、地里的青稞长得七长八短、密疏不一:短处只长三、五寸,已经干枯,穗头小得象苍蝇...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