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寒涩

基本解释

(1).形容寒气凝聚。谓严寒。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诗:“云气作冥晦,气候变寒涩。”
(2).形容诗文艰涩不流畅。 宋 吴坰 《五总志》:“ 蜀 僧 鸞 鄙, 贾岛 寒涩。”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观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於寒涩。”
(3).犹寒酸。贫困,困窘。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

字义分解

读音:hán

[hán]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 害怕:寒心。 ◎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读音:sè

[sè]

不光滑,不滑溜:轮轴发涩。 ◎ 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苦涩。这个柿子很涩。 ◎ 文字难读难懂,不流畅:晦涩。生涩。涩讷。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