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应身
应身
yīnɡ shēn
  • 应身的解释
  • 1.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 词语解释:

  •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应身[yìngshēn]⒈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 引证解释:

  • ⒈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参阅《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引南朝梁简文帝《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鵠林之餘慕。”
  • 网络解释:

  • 应身梵语nirma^n!a-ka^ya。又称应佛、应身佛、应化身、应化法身。即佛为教化众生,应众生之根机而变化显现之身。有数种分类:(一)二身之一。为‘真身’之对称。大乘义章卷十九分佛身为真身、应身二种,而以随化所现之身,称为应身,其形有?所在,故生彼此之别,诸根相好各有分限。故知此处乃统称应、化二身为应身。[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参阅‘二身’199)(二)三身之一。(一)法、报二身之对称。同于变化身。大乘同性经卷下分佛身为报身、应身、真身三种,而以秽土成佛、当成佛、兜率以下,乃至住持一切正、像、末法所显现者,皆称为应身。此外,如摄大乘论(魏译)卷上以之与真身、报身共为三身,十地经论卷三以之与报身佛、法身佛共为三身佛。另天台宗于藏、通、别、圆之化法四教谓有能说之教主,乃立四佛。其中藏教之教主称劣应身,现丈六卑小之身,住于凡圣同居土;通教之教主称胜应身,又作带劣胜应身,乃丈六之佛,具神通变现自在,住于方便有余土。(二)法、化二身之对称。即指八相成道之佛,此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圆光,随机化现,忽有忽无。(三)法、化二身之对称。指为十地菩萨说法之佛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梁译摄大乘论卷上、观经疏玄义分(善导)](三)四身之一。法、报、化三身之对称。即为地前诸菩萨而现之佛身,此佛身系依定力而现起者,故不摄于五趣。[合部金光明经卷一]
  • 综合释义:

  •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南朝梁简文帝《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鵠林之餘慕。”参阅《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
  • 汉语大词典:

  •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南朝梁简文帝《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鹄林之馀慕。”参阅《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
  • 英语:

  • nirmanakaya,
  • 法语:

  • Nirmāṇakāya
  • 其他释义:

  • 1.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应身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ìng,yīng

[yìng,yīng]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 姓。

读音:shēn

[shēn]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 ◎ 孕,娠:身孕。 ◎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应身造句
1、渡渡鸟应身系一签,其云“让我彻底升天吧”。 2、音乐家当作曲,美术家当绘画,诗人当写诗。如果要最终获得自身安宁,应身在其职,当谋其事。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