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怙终不悛
怙终不悛
hù zhōnɡ bù quān
  • 怙终不悛的解释
  •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悛,悔改。

  • 词语解释:

  •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怙终不悛[hùzhōngbùquān]⒈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怙终不悔”。引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姦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捨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水浒传》第九七回:“如将士怙终不悛,尔等军民……速当兴举大义。”《清史稿·圣祖纪二》:“朕曾敕责第巴具奏认罪,若怙终不悛,朕不轻恕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言:知湖州苏軾……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⒈亦作“怙终不悔”。引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姦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捨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水浒传》第九七回:“如将士怙终不悛,尔等军民……速当兴举大义。”《清史稿·圣祖纪二》:“朕曾敕责第巴具奏认罪,若怙终不悛,朕不轻恕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言:知湖州苏軾……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成语解释怙终不悛
  • 综合释义:

  •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悛,悔改。如将士~,尔等军民……速当兴举大义。◎《水浒传》第九七回怙终不悛[hùzhōngbùquān]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
  • 汉语大词典:

  •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水浒传》第九七回:“如将士怙终不悛,尔等军民……速当兴举大义。”《清史稿·圣祖纪二》:“朕曾敕责第巴具奏认罪,若怙终不悛,朕不轻恕也。”亦作“怙终不悔”。《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言:知湖州苏轼……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
  • 出处:

  • 语出《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
  • 其他释义:

  •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悛,悔改。
怙终不悛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hù

[hù]

依靠,仗恃:怙势。怙恃(亦为父母的代称)。怙乱(乘祸乱之际谋取私利)。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失怙(失了父亲)。

读音:zhōng

[zhōng]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终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终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终年。终生。饱食终日。 ◎ 人死:临终。送终。 ◎ 到底,总归:终归。终究。终于。终将成功。 ◎ 姓。

读音:bù

[bù]

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quān

[quān]

悔改:悛心。悛改。悛革(悔改)。悛容(悔改的表情)。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怙终不悛造句
1、一体叙录;如怙终不悛,即合国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 2、一体叙录;如怙终不悛,即合国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