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忐忑不安 ,惶恐不安 ,心慌意乱
心安理得 ,悠然自得
be greatly upset
成语解释: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成语举例: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愁眉苦脸,惴惴不安。(欧阳山《苦斗》六七)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成语结构:偏正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惴,不能读作“chuǎn”。成语辨形:惴,不能写作“揣”。成语辨析:惴惴不安与“忐忑不安”有别:惴惴不安侧重于形容害怕担心;“忐忑不安”侧重于形容心神不定。成语谜面:胆小鬼偷东西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好死了,100多活人被送去殉葬,包括大臣子车氏家的三弟兄,他们三人都是对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良臣。秦国人们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痛惜,一时心里惴惴不安,纷纷愿意代替他们去死。
读音:zhuì
[zhuì]
又忧愁,又恐惧:惴恐。惴栗(恐惧发抖)。惴惴不安。
读音:bù
[bù]
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ān
[ān]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转危为安。 ◎ 装设:安置。安家立业。 ◎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 ◎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 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