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戒腊
戒腊
jiè là
  • 戒腊的解释
  • 1.亦作"戒蜡"。 2.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 词语解释:

  • 亦作'戒蜡'。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 基础解释:

  • 亦作/'戒蜡/'。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戒蜡”。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引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禪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蜡,即为得道,蜡重於身,则学败矣。盖制中拘窘,鲜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寧定者不肥也。”明张萱《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閲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於蜡人,故谓之戒蜡,非年岁之腊也。”
  • 网络解释:

  • 戒腊戒腊又作法腊、夏腊、坐腊。指僧侣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数。严格意义上是指僧侣受具足戒以后坐夏、安居的年数,没有安居不算一腊。根据释氏要览卷下载,比丘以夏安居之最后一日(七月十五日)为受腊日,自此而有法岁,十六日则为新岁岁首。僧侣之长幼顺序即依戒腊之多寡而定;受戒年数未久者,则称浅腊。另有一说,谓法腊乃指剃度以后之年数,戒腊为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数。又依戒腊记载僧席次序之木牌,称戒腊牌。禅家于入寮之终有寮元茶礼,若人数众多时,即依戒腊从上位次第请众寮点茶,此称戒腊茶。又僧侣之生年及戒腊,合称为年戒。
  • 综合释义:

  • 亦作“戒蜡”。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禪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於蜡,即为得道,蜡重於身,则学败矣。盖制中拘窘,鲜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寧定者不肥也。”明张萱《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閲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於蜡人,故谓之戒蜡,非年岁之腊也。”戒腊[jièlà]佛教用语。出家人受具足戒后的年数,以过一个结夏安居为一腊。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四.方外玄踪》:「昼则讲说,夜则禅定,以深通佛法为长。其次依戒腊行坐。」
  • 汉语大词典:

  • 亦作“戒蜡”。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戒腊本作戒蜡。西域番僧结制之日,秤其身若干觔,即以蜡为身,亦若干觔,解制之日再秤之,若身重于蜡,即为得道,蜡重于身,则学败矣。盖制中拘窘,鲜食寡睡,淡薄强忍,非宁定者不肥也。”明张萱《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阅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于蜡人,故谓之戒蜡,非年岁之腊也。”
  • 国语辞典:

  • 佛教用语。出家人受具足戒后的年数,以过一个结夏安居为一腊。
  • 辞典修订版:

  • 佛教用语。出家人受具足戒后的年数,以过一个结夏安居为一腊。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一四.方外玄踪》:「昼则讲说,夜则禅定,以深通佛法为长。其次依戒腊行坐。」
  • 其他释义:

  • 1.亦作'戒蜡'。2.僧徒受戒后的年数。宋罗烨《醉翁谈录.僧行因祸致福》:'僧既遭刑而归﹐治疗获安﹐得高寿﹐享年九十六﹐戒腊七十一年﹐剃度小师凡五人﹐岂非因祸致福也?'《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
戒腊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jiè

[jiè]

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 准备:戒途。戒装。 ◎ 古同“界”,界限。

读音:là,xī

[là,xī]

干肉:“噬腊肉,遇毒。” ◎ 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 皮肤皴皱。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