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执正
执正
zhí zhènɡ
  • 执正的解释
  • 1.主持公道。 2.谓驳正,纠正。 3.谓秉公处治。

  • 词语解释:

  • 1.主持公道。2.谓驳正,纠正。3.谓秉公处治。执正[zhízhèng]⒈主持公道。⒉谓驳正,纠正。⒊谓秉公处治。
  • 引证解释:

  • ⒈主持公道。引《淮南子·主术训》:“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準高下。”《南史·王镇之传》:“后为御史中丞,执正不挠,百僚惮之。”⒉谓驳正,纠正。引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上》:“臣下懦弱,莫敢执正夏侯之议。”《隋书·骨仪传》:“时刑部尚书卫玄兼领京兆内史,颇行诡道,輒为仪所执正。”⒊谓秉公处治。引《新唐书·张镒传》:“遂执正其罪,纵得流,鎰贬抚州司户参军。”《明史·唐龙传》:“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
  • 网络解释:

  • 执正执正解释1.主持公道。2.谓驳正,纠正。3.谓秉公处治。
  • 网友释义:

  • 执正,汉语词语,拼音是zhízhèng,意思是主持公道;谓驳正,纠正;谓秉公处治。
  • 汉语大词典:

  • (1).主持公道。《淮南子·主术训》:“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南史·王镇之传》:“后为御史中丞,执正不挠,百僚惮之。”(2).谓驳正,纠正。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上》:“臣下懦弱,莫敢执正夏侯之议。”《隋书·骨仪传》:“时刑部尚书卫玄兼领京兆内史,颇行诡道,辄为仪所执正。”(3).谓秉公处治。《新唐书·张镒传》:“遂执正其罪,纵得流,镒贬抚州司户参军。”《明史·唐龙传》:“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
执正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zhí

[zhí]

拿着:执刃。执鞭。执笔。 ◎ 掌握:执政。执教(jiào )。 ◎ 捕捉,逮捕:战败被执。 ◎ 坚持:固执。执意。 ◎ 实行:执行。 ◎ 凭单:回执。 ◎ 朋友: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简称“执”)。 ◎ 姓。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zhēng]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执正造句
1、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 2、如《定势篇》云“旧练之才,则执正驭奇”,《通变篇》亦云“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3、顾雍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