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报嗣
报嗣
bào sì
  • 报嗣的解释
  • 1.见"报施"。

  • 词语解释:

  • 亦作“报嗣”。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犹报应。
  • 基础解释:

  • 见/'报施/',亦作“报嗣”。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犹报应。
  • 引证解释:

  • ⒈见“报施”。
  • 网络解释:

  • 报嗣见“报施”。亦作“报嗣”。
  • 网友释义:

  • 通常手术之前都要进行皮肤消毒,后用无菌消毒巾将手术涉及不到的部位遮盖起来,将手术时需要暴露的部位留出来,这个留出来的部位就是手术范围,在没切开皮肤之前,这个暴露的部位就称之为术野。随着皮切开手术野也随之深入改变。如果在内窥镜下手术,那末内窥镜的视野就是术野。
  • 汉语大词典:

  • 见“报施”。《汉语大词典》:报施(报施)  拼音:bàoshī亦作“报嗣”。(1).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杜预注:“施,功劳也,有劳则望报过甚。”后以“报施”谓报答;赐予。《史记·伯夷列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蛮夷贫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唐柳宗元《睢阳庙碑》:“恩加而感,则报施之常道。”《明史·贵州土司传·贵阳》:“自是每岁贡献不绝,报施之隆,亦非他土司所敢望也。”(2).犹报应。宋秦观《李固论》:“视国之理乱,则知君臣之贤不肖。以二汉论之,报施之道其不殊也如此,然则为君臣者可不戒哉!”清袁枚《随园随笔·章惇报施》:“章惇二弟九孙,皆及第。王曾、富弼无子,人以为奸臣、贤臣报施之不公。”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技》:“虽穿凿疑似之说,然于报施之理,似亦不爽。”
  • 其他释义:

  • 1.见'报施'。
报嗣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bào

[bào]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 回答: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报应。

读音:sì

[sì]

接续,继承: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嗣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 ◎ 子孙:后嗣。嗣子。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