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昧死
昧死
mèi sǐ
  • 昧死的解释
  • 冒死。古代臣下上书帝王用语,表示敬畏:臣昧死愿望见大王。

  • 词语解释:

  • 昧死mèisǐ。(1)冒死,不避死罪。
  • 基础解释:

  • 冒死,不避死罪。
  • 引证解释:

  • ⒈冒死。犹言冒昧而犯死罪。古时臣下上书帝王习用此语,表示敬畏之意。引《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汉贾谊《新书·数宁》:“虽然诚不安,诚不治,故不敢顾身,敢不昧死以闻。”汉蔡邕《独断》:“汉承秦法,羣臣上书,皆言昧死。王莽盗位,慕古法,去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顿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
  • 网络解释:

  • 昧死昧死,拼音mèisǐ,是指冒死,不避死罪。
  • 综合释义:

  • 冒昧而犯死罪。秦汉间群臣上书常用的谦词,以表敬畏。《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汉贾谊《新书·数宁》:“虽然诚不安,诚不治,故不敢顾身,敢不昧死以闻。”汉蔡邕《独断》:“汉承秦法,羣臣上书,皆言昧死。王莽盗位,慕古法,去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顿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
  • 网友释义:

  • 昧死,拼音mèisǐ,是指冒死,不避死罪。
  • 汉语大词典:

  • 冒死。犹言冒昧而犯死罪。古时臣下上书帝王习用此语,表示敬畏之意。《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汉贾谊《新书·数宁》:“虽然诚不安,诚不治,故不敢顾身,敢不昧死以闻。”汉蔡邕《独断》:“汉承秦法,群臣上书,皆言昧死。王莽盗位,慕古法,去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顿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
  • 国语辞典:

  • 冒昧而犯死罪。秦汉间群臣上书常用的谦词,以表敬畏。
  • 辞典修订版:

  • 冒昧而犯死罪。秦汉间群臣上书常用的谦词,以表敬畏。《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臣昧死谨言,伏候敕旨!」
  • 其他释义:

  • 冒死。古代臣下上书帝王用语,表示敬畏:臣昧死愿望见大王。
昧死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mèi

[mèi]

暗,不明:幽昧。昧旦(清晨还未明亮时)。 ◎ 昏,糊涂,不明白:愚昧。蒙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 ◎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 隐藏,隐瞒:暧昧。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 冒犯:冒昧(多作谦辞)。

读音:sǐ

[sǐ]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 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 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 无知觉:睡得死。 ◎ 不活动,不灵活:死结。死理。死板。 ◎ 不通达:死胡同。死路一条。 ◎ 过时,失去作用:死文字。 ◎ 极,甚:乐死人。

昧死造句
1、逆耳之事,或无人为陛下尽言,故臣披露肝胆,昧死奏陈。 2、臣诚知阿谀有福,直言贾祸,然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慑失守,言不尽意,昧死以闻。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