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杖藜
杖藜
zhànɡ lí
  • 杖藜的解释
  •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2.藜杖;拐杖。

  • 词语解释:

  •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2.藜杖;拐杖。杖藜[zhànglí]⒈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⒉藜杖;拐杖。
  • 基础解释:

  • 1.拄着以藜木制成的手杖。2.藜杖;拐杖。
  • 引证解释:

  • ⒈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引《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⒉藜杖;拐杖。引唐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 网络解释:

  • 杖藜杖藜:植物
  • 释义:

  • 1、谓拄着手杖行走。2、藜杖;拐杖。
  • 综合释义:

  • 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藜杖;拐杖。唐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 汉语大词典:

  •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2).藜杖;拐杖。唐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秦观《宁浦书事》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谙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 国语辞典:

  • 拄著以藜木制成的手杖。杖藜[zhànglí]⒈拄著以藜木制成的手杖。引唐·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杖藜复恣意,免值公与侯。」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冲末柱杖上)​则俺杖藜老子的是也。」
  • 法语:

  • Chenopodium giganteum
  • 辞典修订版:

  • 拄着以藜木制成的手杖。唐.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杖藜复恣意,免值公与侯。」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冲末柱杖上)则俺杖藜老子的是也。」
杖藜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zhàng

[zhàng]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 泛指棍棒:擀面杖。禅杖。 ◎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杖脊。 ◎ 古同“仗”,恃,凭倚。

读音:lí

[lí]

〔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 ◎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藜仗。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杖藜造句
1、因此常咄咄书空,或杖藜偊偊独行。2、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3、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4、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6、古木阴中系短篷,姑娘十八一枝花。杖藜扶我过桥东,温柔可爱人人夸。沾衣欲湿杏花雨,道是...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