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杜邮之赐
杜邮之赐
dù yóu zhī cì
  • 杜邮之赐的解释
  • 1.谓赐死。

  • 词语解释:

  • 谓赐死。杜邮之赐[dùyóuzhīcì]⒈谓赐死。
  • 引证解释:

  • ⒈谓赐死。参见“杜邮之戮”。引宋李纲《靖康传信录》下:“公坚卧不起,谗者益得以行其説,上且怒,将有杜邮之赐,奈何?”清郝懿行《宋琐语·词赡》:“初,世祖尝赐庄寳剑,庄以与豫州刺史鲁爽送别。爽后反叛,世祖因宴集,问剑所在。答曰:‘昔以与鲁爽别,窃为陛下杜邮之赐。’上甚説。”
  • 网络解释:

  • 杜邮之赐杜邮之赐(dùyóuzhīcì),谓赐死
  • 综合释义:

  • 谓赐死。宋李纲《靖康传信录》下:“公坚卧不起,谗者益得以行其説,上且怒,将有杜邮之赐,奈何?”清郝懿行《宋琐语·词赡》:“初,世祖尝赐庄寳剑,庄以与豫州刺史鲁爽送别。爽后反叛,世祖因宴集,问剑所在。答曰:‘昔以与鲁爽别,窃为陛下杜邮之赐。’上甚説。”参见“杜邮之戮”。杜邮之赐[dùyóuzhīcì]赐死。出处:宋李纲《靖康传信录》下:“公坚卧不起,谗者益得以行其说,上且怒,将有杜邮之赐,奈何?”
  • 汉语大词典:

  • 谓赐死。宋李纲《靖康传信录》下:“公坚卧不起,谗者益得以行其说,上且怒,将有杜邮之赐,奈何?”清郝懿行《宋琐语·词赡》:“初,世祖尝赐庄宝剑,庄以与豫州刺史鲁爽送别。爽后反叛,世祖因宴集,问剑所在。答曰:‘昔以与鲁爽别,窃为陛下杜邮之赐。’上甚说。”参见“杜邮之戮”。《汉语大词典》:杜邮之戮(杜邮之戮)  拼音:dùyóuzhīlù《史记·白起王剪列传》载,秦名将白起埋怨秦王不听他的话而遭楚魏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秦王免白起为士伍,遣之出咸阳。至杜邮,复使使者赐之剑,使自裁。白起死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为设祀。后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之戮”。《后汉书·傅燮传》:“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
  • 其他释义:

  • 1.谓赐死。
杜邮之赐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ù

[d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 阻塞(sè),堵塞(sè):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 姓: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读音:yóu

[yóu]

由国家专设的机构传递信件、款项、物件等:邮递。邮包。通邮。 ◎ 有关邮务的:邮政。邮购。邮船。 ◎ 特指“邮票”:邮展。邮坛(集邮界)。集邮。 ◎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邮吏。

读音:zhī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cì

[cì]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 敬辞:请赐教。希赐函。 ◎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赐。受赐良多。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