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枯笔
枯笔
kū bǐ
  • 枯笔的解释
  • 1.犹秃笔。多用为谦词。 2.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 词语解释:

  • 犹秃笔。多用为谦词。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枯笔[kūbǐ]⒈犹秃笔。多用为谦词。⒉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 引证解释:

  • ⒈犹秃笔。多用为谦词。引宋黄庭坚《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著书洒风雨,枯笔束如林。”宋陆游《幽居述事》诗之四:“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闲居。”元方夔《杂兴》诗之四:“勘破世纷无一事,又拈枯笔续前编。”⒉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程邃﹞善画山水,纯用枯笔。”邵宇《谈木版水印画》:“刻版和印刷艺人们,根据原画的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既可做到细致入微,也可做到粗犷奔放,无论是枯笔的劲健断续,饱墨的水意荡漾,都能表达尽致。”
  • 网络解释:

  • 枯笔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 综合释义:

  • 犹秃笔。多用为谦词。宋黄庭坚《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著书洒风雨,枯笔束如林。”宋陆游《幽居述事》诗之四:“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闲居。”元方夔《杂兴》诗之四:“勘破世纷无一事,又拈枯笔续前编。”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程邃﹞善画山水,纯用枯笔。”邵宇《谈木版水印画》:“刻版和印刷艺人们,根据原画的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既可做到细致入微,也可做到粗犷奔放,无论是枯笔的劲健断续,饱墨的水意荡漾,都能表达尽致。”
  • 汉语大词典:

  • (1).犹秃笔。多用为谦词。宋黄庭坚《次韵文潜休沐不出》之二:“著书洒风雨,枯笔束如林。”宋陆游《幽居述事》诗之四:“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闲居。”元方夔《杂兴》诗之四:“勘破世纷无一事,又拈枯笔续前编。”(2).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程邃﹞善画山水,纯用枯笔。”邵宇《谈木版水印画》:“刻版和印刷艺人们,根据原画的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既可做到细致入微,也可做到粗犷奔放,无论是枯笔的劲健断续,饱墨的水意荡漾,都能表达尽致。”
  • 其他释义:

  • 1.犹秃笔。多用为谦词。2.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枯笔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kū

[k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读音:bǐ

[bǐ]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 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 ◎ 量词,指钱款:一笔钱。 ◎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枯笔造句
1、得罗聘神韵,喜用枯笔焦墨,他的花鸟画很有个性。2、苍笔、枯笔益多,或笔断意连,或糊涂其笔,或浓淡参差,渐臻雄强博大之老境。3、笔墨者,大笔、苍笔、枯笔益多,或笔断意连,或糊涂其笔,或浓淡参差,渐臻雄强博大之老境。4、翁志丹深研明末清初程邃画风,追求淳古苍雅的意境,笔意奇古,枯笔居多,干皴中见苍润...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