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洞贯
洞贯
dònɡ ɡuàn
  • 洞贯的解释
  • 1.穿透。 2.通晓,透彻了解。

  • 词语解释:

  • 1.穿透。2.通晓,透彻了解。洞贯[dòngguàn]⒈穿透。⒉通晓,透彻了解。
  • 基础解释:

  • 穿透。通晓,透彻了解。
  • 引证解释:

  • ⒈穿透。引《三国志·吴志·鲁肃传》“瑜之东渡,因与同行”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曜《吴书》:“﹝鲁肃﹞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清钱学纶《语新》卷上:“身被十八创,且以两手足合掌,用尖刃洞贯,索缚如豕。”⒉通晓,透彻了解。引《太平御览》卷二六四引晋袁山松《后汉书》:“岑晊字公孝,高才絶人,五经六艺,无不洞贯。”《朱子语类》卷一〇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 网络解释:

  • 洞贯洞贯,穿透。出自《三国志·吴志·鲁肃传》“瑜之东渡,因与同行”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曜《吴书》
  • 综合释义:

  • 穿透。《三国志·吴志·鲁肃传》“瑜之东渡,因与同行”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曜《吴书》:“﹝鲁肃﹞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清钱学纶《语新》卷上:“身被十八创,且以两手足合掌,用尖刃洞贯,索缚如豕。”通晓,透彻了解。《太平御览》卷二六四引晋袁山松《后汉书》:“岑晊字公孝,高才絶人,五经六艺,无不洞贯。”《朱子语类》卷一○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洞悉通贯,明白清楚。《朱子全书.卷六.学六.读书法》:「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 网友释义:

  • 幽灵抗辩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针对检察官的有罪控告,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减轻或者免除自己的罪责而提出的难以查证的抗辩。
  • 汉语大词典:

  • (1).穿透。《三国志·吴志·鲁肃传》“瑜之东渡,因与同行”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曜《吴书》:“﹝鲁肃﹞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清钱学纶《语新》卷上:“身被十八创,且以两手足合掌,用尖刃洞贯,索缚如豕。”(2).通晓,透彻了解。《太平御览》卷二六四引晋袁山松《后汉书》:“岑晊字公孝,高才绝人,五经六艺,无不洞贯。”《朱子语类》卷一○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 国语辞典:

  • 洞悉通贯,明白清楚。洞贯[dòngguàn]⒈洞悉通贯,明白清楚。引《朱子全书·卷六·学六·读书法》:「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 辞典修订版:

  • 洞悉通贯,明白清楚。《朱子全书.卷六.学六.读书法》:「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洞贯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òng

[dòng]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 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读音:guàn

[guàn]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贯。 ◎ 穿,通,连:贯穿。贯串。贯通(a.连接,沟通;b.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贯。贯注。贯彻。贯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贯而入。 ◎ 古同“惯”,习惯。 ◎ 原籍,出生地:籍贯。 ◎ 姓。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