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涵蓄
涵蓄
hán xù
  • 涵蓄的解释
  • 同‘含蓄’。

  • 词语解释:

  • 涵蓄hánxù。(1)意思或感情含而不露。涵蓄[hánxù]⒈意思或感情含而不露。英implicit;
  • 基础解释:

  • 1.指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2.指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3.包含积聚。
  • 引证解释:

  • ⒈指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语意涵蓄不迫切,使人咀嚼而自得之,可以亚《国风》矣。”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一》:“不曰不学,而曰未学,意有涵蓄矣。”⒉指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引明唐顺之《答杨小竹书》:“若使急于立言以明道,则是所谓有迫切发露之象而妨於沉潜涵蓄之实。”⒊包含积聚。引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荃之家其困瘁极矣,涵蓄之久,恶知不大发於后耶?”明方孝孺《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涵蓄既深,遵养既美,光耀旁烛,孰之能御?”《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山泉燃旺我生命之火,因为它涵蓄着天地的精华。”
  • 网络解释:

  • 涵蓄涵蓄,汉语词汇。
  • 释义:

  • 1、指意思或感情含而不露。2.指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3.包含积聚。
  • 综合释义:

  • 指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语意涵蓄不迫切,使人咀嚼而自得之,可以亚《国风》矣。”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一》:“不曰不学,而曰未学,意有涵蓄矣。”指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明唐顺之《答杨小竹书》:“若使急于立言以明道,则是所谓有迫切发露之象而妨於沉潜涵蓄之实。”包含积聚。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荃之家其困瘁极矣,涵蓄之久,恶知不大发於后耶?”明方孝孺《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涵蓄既深,遵养既美,光耀旁烛,孰之能御?”《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山泉燃旺我生命之火,因为它涵蓄着天地的精华。”
  • 网友释义:

  • 涵蓄,指意思或感情含而不露。语出王若虚《论语辨惑一》:“不曰不学,而曰未学,意有涵蓄矣。”
  • 汉语大词典:

  • (1).指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语意涵蓄不迫切,使人咀嚼而自得之,可以亚《国风》矣。”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一》:“不曰不学,而曰未学,意有涵蓄矣。”(2).指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明唐顺之《答杨小竹书》:“若使急于立言以明道,则是所谓有迫切发露之象而妨于沉潜涵蓄之实。”(3).包含积聚。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荃之家其困瘁极矣,涵蓄之久,恶知不大发于后耶?”明方孝孺《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涵蓄既深,遵养既美,光耀旁烛,孰之能御?”《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山泉燃旺我生命之火,因为它涵蓄着天地的精华。”
  • 国语辞典:

  • 蕴藏于内而不宣露在外。也作「含蓄」。涵蓄[hánxù]⒈蕴藏于内而不宣露在外。也作「含蓄」。⒉词意未尽,耐人寻味。也作「含蓄」。英语variantof含蓄[han2xu4]德语vorbehaltlos
  • 辞典修订版:

  • 蕴藏于内而不宣露在外。也作「含蓄」。词意未尽,耐人寻味。也作「含蓄」。
  • 其他释义:

  • 同‘含蓄’。
涵蓄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hán

[hán]

包容,包含:涵蓄。涵容。涵养(a.蓄积并保持,如“涵涵水源”;b.指修养,如“他很有涵涵”)。包涵。蕴涵。海涵。 ◎ 沉,潜:涵泳(水中潜行,喻深入体会)。涵淹。涵濡(浸渍,滋润)。 ◎ 公路或铁路下面通沟渠的管道:涵洞。桥涵。

读音:xù

[xù]

积聚,储藏,保存:蓄藏。蓄洪。蓄发(fà )。蓄养。积蓄。储蓄。兼收并蓄。 ◎ 存于心中:蓄志。蓄怨。蓄谋。蓄意。含蓄。 ◎ 等待:“孰谓时之可蓄?”

涵蓄造句
1、植物能通过改变降雨的分配性能,有效提高其对降水的涵蓄能力和对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2、如果是长在裸露的表土上,那就更不能拔掉了,因为草能涵蓄水土。3、在岩石成塔的高原贫瘠地带,这两种树涵蓄了水源。4、涵蓄、坚毅的个人魅力在她的映衬下,彰显无疑!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