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涿
zhuō ㄓㄨㄛˉ
◎ 〔涿鹿〕
◎ 〔涿州〕地名,均在中国河北省。
◎ 水滴。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涿 zhuō
〈名〉
(1) 水滴 [drop]
涿,流下滴也。——《说文》。段玉裁注:“今俗谓一滴为一涿,音如笃,即此字也。”
(2) 水名 [Zhuo River]。源出河北省涿鹿县涿鹿山
(3) 涿州 [Zhuo prefecture]
与蚩尤战于 涿鹿之野。——《庄子·盗跖》。涿州属河北省。汉置涿县,为涿郡治所,唐改范阳县,明为涿州,1913年复改涿县,现又改为涿州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涿;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28第27(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竹角切,音斲。【說文】流下滴也。【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𣿙。 又擊也。【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註】壷,瓦鼓,涿,擊之也。 又水名,出上谷涿鹿縣。【水經注】淶水,東逕涿縣故城,下與涿水合。 又州名。【地理通釋】涿州,本漢涿郡。 又涿鹿,山名。【廣輿記】北直保安州,秦屬上谷郡,漢曰涿鹿城。西南有涿鹿山。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義同。 又直角切,音濁。地名。一曰澤名。亦作濁。 【玉篇】亦作𣄻。【集韻】或作湪。
汉语字典
[①][zhuō]
[《廣韻》竹角切,入覺,知。]
(1)扣击。
(2)水名。源出河北省涿鹿县涿鹿山。
[②][zhuó]
[《集韻》直角切,入覺,澄。]
(1)通“琢”。参见“涿2摩”。
(2)通“燭”。阴器。《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夫惟涿爲陰器,故毁陰曰椓……今江南運河而東皆謂陰器爲涿,舌上音從舌頭音,讀如督。”一说,通“屬”。阴窍。见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释属》。
音韵参考
[广 韵]:竹角切,入4覺,zhuo,江開二入江知
[平水韵]:入声三觉
[国 语]:zhuō,zhuó
[粤 语]:doek3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