炰鳖脍鲤(炰鱉膾鯉|炰鼈膾鯉)
珍美的馔食。《诗·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鱉膾鲤。” 郑玄 笺:“又加其珍美之饌,所以极劝也。”鱉,一本作“ 鳖 ”。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炰鳖脍鲤
读音:páo
[páo]
〔炰烋(xiū)〕古同“咆哮”,猛兽怒吼;也形容人暴怒。 ◎ 古同“炮”,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
读音:biē
[biē]
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甲上有软皮,无纹。肉可食,甲可入药。亦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鼋”;俗称“王八”。
读音:kuài
[kuài]
细切的肉:脍鲤。脍炙人口(喻诗文或事物受人欢迎,被人传诵)。
读音:lǐ
[lǐ]
〔鲤鱼〕体侧扁,嘴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肉可食。 ◎ 〔鲤庭〕指受父训之处,亦借指父训。 ◎ 书信的代称,因中国唐代传递的书信以尺素结成双鲤鱼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