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爨下余
爨下余
cuàn xià yú
  • 爨下余的解释
  • 1.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余"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 词语解释:

  • 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余'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 基础解释:

  • 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余/'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 引证解释:

  • ⒈后以“爨下餘”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引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唐韩愈《题木居士》诗:“为神詎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餘。”
  • 网络解释:

  • 爨下余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可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 综合释义:

  • 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餘”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唐韩愈《题木居士》诗:“为神詎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餘。”爨下余[cuànxiàyú]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余/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 汉语大词典:

  • 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馀”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唐韩愈《题木居士》诗:“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
  • 其他释义:

  • 1.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余'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爨下余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cuàn

[cuàn]

烧火做饭:分居各爨。 ◎ 灶:“客传萧寒爨不烟。” ◎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爨》。《文房四宝爨》。 ◎ 演戏:“夫优伶爨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 姓。

读音:xià

[xi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 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 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 进入:下海。 ◎ 投送:下书。 ◎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 谦辞:在下。下官。 ◎ 颁布:下令。 ◎ 攻克:攻下。 ◎ 卸掉:

读音:yú

[yú]

我:“余将老”。 ◎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余人。 ◎ 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 农历四月的别称。 ◎ 姓。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