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痈肿
痈肿
yōnɡ zhǒnɡ
  • 痈肿的解释
  • 1.痈疽脓肿。

  • 词语解释:

  • 痈疽脓肿。痈肿[yōngzhǒng]⒈痈疽脓肿。
  • 引证解释:

  • ⒈痈疽脓肿。引《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於肉理,乃生痈肿。”汉王充《论衡·感虚》:“夫山崩壅河,犹人之有痈肿,血脉不通也。”
  • 网络解释:

  • 痈肿痈肿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 综合释义:

  • 痈疽脓肿。《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於肉理,乃生痈肿。”汉王充《论衡·感虚》:“夫山崩壅河,犹人之有痈肿,血脉不通也。”痈肿[yōngzhǒng]脓疮。即恶性肿毒。汉.王充《论衡.感虚》:「夫山崩壅河,犹人之有痈肿,血脉不流也。」
  • 汉语大词典:

  • 痈疽脓肿。《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汉王充《论衡·感虚》:“夫山崩壅河,犹人之有痈肿,血脉不通也。”
  • 国语辞典:

  • 脓疮。即恶性肿毒。痈肿[yōngzhǒng]⒈脓疮。即恶性肿毒。引汉·王充《论衡·感虚》:「夫山崩壅河,犹人之有痈肿,血脉不流也。」
  • 辞典修订版:

  • 脓疮。即恶性肿毒。汉.王充《论衡.感虚》:「夫山崩壅河,犹人之有痈肿,血脉不流也。」
  • 其他释义:

  • 1.痈疽脓肿。
痈肿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yōng

[yōng]

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浓性炎症,易生于颈、背部,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痈疽。吮痈舐痔(喻不择手段地巴结,厚颜无耻地迎合权贵)。

读音:zhǒng

[zhǒng]

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臃肿。

痈肿造句
1、水中生长着很多何罗鱼,长着一个脑袋却有十个身子,发出的声音像狗叫,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愈痈肿病。2、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纳少无力、痢疾、便血、水肿、淋证、痈肿、溃疡。3、石针是古代的一种医疗器具,用石头磨制而成,可以治疗痈肿疽疱,排除脓血。
1、后者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能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多用于阴虚潮热、湿热下痢、肝热目痛、痈肿疔疮、痔疮疳热等证。2、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黄疸、百日咳、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痈肿发背、鹅掌风等病症,这种植物在我市并不多见。3、马铃薯还有一些药用价值,可以用来主治胃痛、痄肋、痈...
1、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2、后者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能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多用于阴虚潮热、湿热下痢、肝热目痛、痈肿疔疮、痔疮疳热等证。3、外用治疔疮痈肿,乳腺炎,淋巴腺炎;花:月经不调。4、主治痢疾,便血,水肿,淋病,痈肿,溃疡,脾胃虚弱,糖尿病,气管炎,哮喘以及乳...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