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盗械
盗械
dào xiè
  • 盗械的解释
  • 1.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颜师古注:"盗械者,凡以罪着械皆得称焉。"汉刘歆《上表》:"孝宣帝时,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一说,"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着械也。"见《汉书.惠帝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 词语解释:

  • 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颜师古注:'盗械者,凡以罪着械皆得称焉。'汉刘歆《上表》:'孝宣帝时,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一说,'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着械也。'见《汉书.惠帝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盗械[dàoxiè]⒈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颜师古注:“盗械者,凡以罪着械皆得称焉。”汉刘歆《上〈山海经〉表》:“孝宣帝时,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一说,“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着械也。”见《汉书·惠帝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 引证解释:

  • ⒈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一说,“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著械也。”见《汉书·惠帝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引《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繫。”颜师古注:“盗械者,凡以罪著械皆得称焉。”汉刘歆《上〈山海经〉表》:“孝宣帝时,击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
  • 网络解释:

  • 盗械盗械出自《山海经.海内经》,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
  • 网友释义:

  • 盗械,读音为dàoxiè,汉语词语,意思是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出自《山海经.海内经》。
  • 汉语大词典:

  • 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颜师古注:“盗械者,凡以罪著械皆得称焉。”汉刘歆《上〈山海经〉表》:“孝宣帝时,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一说,“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著械也。”见《汉书·惠帝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 其他释义:

  • 1.谓因犯罪而被戴上刑具。《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顾之尸。'《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颜师古注:'盗械者,凡以罪着械皆得称焉。'汉刘歆《上表》:'孝宣帝时,击磻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一说,'盗者,逃也。恐其逃亡,故着械也。'见《汉书.惠帝纪》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盗械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ào

[dào]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读音:xiè

[xiè]

器物,家伙:器械。机械。 ◎ 武器:械斗。军械。缴械投降。 ◎ 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械系。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