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符书
符书
fú shū
  • 符书的解释
  • 1.符箓。 2.指记载符箓的书籍。 3.官符文书。

  • 词语解释:

  • 1.符箓。2.指记载符箓的书籍。3.官符文书。符书[fúshū]⒈符箓。⒉指记载符箓的书籍。⒊官符文书。
  • 基础解释:

  • 符箓。指记载符箓的书籍。官符文书。
  • 引证解释:

  • ⒈符箓。引《后汉书·刘焉传》:“初,﹝张鲁﹞祖父陵,顺帝时,客於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吾家巫覡祷请,絶於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⒉指记载符箓的书籍。引《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次存玄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气鍊形……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⒊官符文书。引《南史·谢方明传》:“江东人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姦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一:“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 综合释义:

  • 符箓。《后汉书·刘焉传》:“初,﹝张鲁﹞祖父陵,顺帝时,客於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吾家巫覡祷请,絶於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指记载符箓的书籍。《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次存玄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气鍊形……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官符文书。《南史·谢方明传》:“江东人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姦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一:“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 汉语大词典:

  • (1).符箓。《后汉书·刘焉传》:“初,﹝张鲁﹞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吾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2).指记载符箓的书籍。《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次存玄素守一、思神历藏、行气鍊形……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3).官符文书。《南史·谢方明传》:“江东人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一:“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符书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fú

[fú]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 姓。

读音:shū

[sh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 文件:证书。说明书。 ◎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