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緌的意思
緌的拼音 ruí
注音 ㄖㄨㄟˊ
部首笔画 6
繁体字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
緌的笔顺折折捺捺捺捺撇横竖撇捺折撇横
緌的意思、基本意思
  • XTVG
  • UniCode
    U+7DCC
  • 五行
  • XTVG
  • 四角号码
    22944
  • 规范汉字
  • 仓颉
    VFHDV
  • GBK编码
    BE71
  • 基本解释


    ruí   ㄖㄨㄟˊ
    ◎ 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緌双止。”
    ◎ 像缨饰的下垂物。
    ◎ 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 系结。
    ◎ 继续。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ruí 
    〈名〉
    (1) 缨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緌,系冠缨也。——《说文》。谓缨之垂者。
    丧冠不緌。——《礼记·檀弓》
    (2)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缨。——《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3) 似缨饰的下垂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 虞世南《蝉》
    (4) 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词性变化
    ruí 
    〈动〉
    (1) 系结 [tie]
    蹑履緌冠。——宋·佚名《沁园春·寿东屏》
    (2) 继续 [continue]
    緌,继也。——《尔雅》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緌;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929第10(点击查看原图)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𠀤音蕤。【說文】系冠纓也。【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儀禮·士冠禮】其緌也。【註】緌,纓飾。 又【禮·檀弓】范則冠而蟬有緌。【註】蟬,蜩也。緌爲蜩喙,長在腹下。 又【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爲之,綴于橦上,所謂注旄于干首者。【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註。

    汉语字典

    [①][ruí]
    [《廣韻》儒隹切,平脂,日。]
    “綏3”的被通假字。
    (1)古代帽带的下垂部分。
    (2)长在口、腹下的针喙。

    音韵参考

    [广 韵]:儒隹切,上平6脂,ruí,止合三平脂A日
    [平水韵]:上平四支
    [粤 语]:jeoi4jeoi6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緌(ruí)同音字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