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纳谏
纳谏
nà jiàn
  • 纳谏的解释
  •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2.向君主进谏。

  • 词语解释:

  • (书)(动)接受规劝:自古~昌,拒谏亡。纳谏[nàjiàn]⒈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⒉向君主进谏。
  • 引证解释:

  • ⒈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引《国语·晋语八》:“纳諫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唐陆贽《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諫如响,任贤勿疑。”金王若虚《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諫如流。”《清史稿·高宗纪》:“锦县生员金从善,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諫施德,忤旨,论斩。”⒉向君主进谏。引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吉遂又数纳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废。”
  • 网络解释:

  • 纳谏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丹·钱帕著《纳谏》,为领导和董事会提供建议:CEO的更替、持续有效的经营改进和文化变革,以及企业高层如何执行新的战略。
  • 综合释义:

  • 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国语·晋语八》:“纳諫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唐陆贽《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諫如响,任贤勿疑。”金王若虚《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諫如流。”《清史稿·高宗纪》:“锦县生员金从善,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諫施德,忤旨,论斩。”向君主进谏。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吉遂又数纳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废。”
  • 汉语大词典:

  •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唐陆贽《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谏如响,任贤勿疑。”金王若虚《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谏为圣。”《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谏如流。”《清史稿·高宗纪》:“锦县生员金从善,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谏施德,忤旨,论斩。”(2).向君主进谏。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吉遂又数纳谏,王不能用,遂至于废。”
  • 国语辞典:

  • 接受规劝、谏言。纳谏[nàjiàn]⒈接受规劝、谏言。引《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北史·卷二三·于栗䃅传》:「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 辞典修订版:

  • 接受规劝、谏言。《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北史.卷二三.于栗磾传》:「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 其他释义:

  •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2.向君主进谏。
纳谏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nà

[n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 享受:纳福。纳凉。 ◎ 缴付:纳税。 ◎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 姓。

读音:jiàn

[jiàn]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纳谏造句
1、《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滕王阁序》……陈枫从目录中找到这些篇目,不到五分钟就把这些文字存到暂存空间里。 2、纳谏求贤,有容乃大;激浊扬清,无欲则刚。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