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缧绁
缧绁
léi xiè
  • 缧绁的解释
  • 1.亦作"缧绁"。 2.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3.囚禁。

  • 词语解释:

  • 缧绁léixiè。(1)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缧绁[léixiè]⒈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例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论语·公冶长》冤狱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诬得雪。——陈基《乌夜啼引》英ropefortrussingupprisoner;fetters;shackles;
  • 基础解释:

  • 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论语·公冶长》。
  • 引证解释:

  • ⒈亦作“縲絏”。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引《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縲紲。”唐柳宗元《上江陵严司空启》:“伏惟悯怜孤贱,特赐抚存,则縲紲之辱,有望蠲除。”明无名氏《精忠记·挂冠》:“岳将军有这等功劳,不能封侯受爵,反受縲絏之苦。”聂绀弩《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鲁迅幸而终其身未罹缧绁之忧,得保首领以没,学习鲁迅的人,却不见得人人都有这种幸运的。”⒉囚禁。引《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萧樊且犹縲紲,信越终见葅戮,不其然乎!”清陈梦雷《抒哀赋》:“诚返顾而谅直兮,虽縲絏其焉耻。”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缧绁,殊莫明其妙。”
  • 网友释义:

  • 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汉语文字】缧绁【汉语拼音】léixiè【词语解释】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 汉语大词典:

  • 亦作“缧绁”。(1).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唐柳宗元《上江陵严司空启》:“伏惟悯怜孤贱,特赐抚存,则缧绁之辱,有望蠲除。”明无名氏《精忠记·挂冠》:“岳将军有这等功劳,不能封侯受爵,反受缧绁之苦。”聂绀弩《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鲁迅幸而终其身未罹缧绁之忧,得保首领以没,学习鲁迅的人,却不见得人人都有这种幸运的。”(2).囚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清陈梦雷《抒哀赋》:“诚返顾而谅直兮,虽缧绁其焉耻。”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缧绁,殊莫明其妙。”
  • 国语辞典:

  • 古代用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后比喻监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也作「缧絏」。缧绁[léixiè]⒈古代用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后比喻监狱。也作「缧絏」。引《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 辞典修订版:

  • 古代用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后比喻监狱。《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也作「缧絏」。
  • 其他释义:

  • 1.亦作'缧绁'。2.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3.囚禁。
缧绁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léi

[léi]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 ◎ (縲)

读音:xiè

[xiè]

绳索,系牲口的缰绳:大绁(粗大的绳索)。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羁绁(马辔,喻束缚)。 ◎ 系,拴:绁马。“绁子婴于轵涂”。

缧绁造句
1、即使是身陷缧绁的人,也如同芸芸众生,都曾有一颗向着光明的心。2、公受诬入缧绁,夫人先得讯,乃散仆婢,从容若定。3、观其羁绊缧绁之人所上当道书,千言万语,滚滚立就,略无一毫乞怜之态,如诉如戏,若等闲日子。4、不过,他在缧绁之中,倒是常拿了这几句诗勉励自己: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5、子谓公...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