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耕三余一
耕三余一
ɡēnɡ sān yú yī
  • 耕三余一的解释
  • 耕种三年,节余一年的粮食。

  • 词语解释:

  • 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余一'的口号,号召农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 基础解释:

  • 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余一/'的口号,号召农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 引证解释:

  • ⒈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引《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禹汤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引续范亭《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马可《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 综合释义:

  • 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禹汤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续范亭《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马可《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耕三余一[gēngsānyúyī]
  • 网友释义:

  • 耕三余一是指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
  • 汉语大词典:

  • (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馀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禹汤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馀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续范亭《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马可《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 其他释义:

  • 耕种三年,节余一年的粮食。
耕三余一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gēng

[gēng]

用犁把土翻松:耕种(zhòng )。耕作。耕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劳动,如“着意耕耕,自有收获”)。笔耕(喻写文章)。舌耕(喻教书)。

读音:sān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读音:yú

[yú]

我:“余将老”。 ◎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余。余粮。余兴。余悸。余孽。节余。余生。余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余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 ◎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余人。 ◎ 后:“劳动之余,欢歌笑语。” ◎ 农历四月的别称。 ◎ 姓。

读音:yī

[yī]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 全;满:一生。一地水。 ◎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 乃;竞:一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 或者:一胜一负。 ◎ 初次:一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