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耵聍
耵聍
dīnɡ nínɡ
  • 耵聍的解释
  • 也称“耳垢”。外耳道的分泌物。

  • 词语解释:

  • 耵聍dīngníng。(1)又名耵耳,俗称耳垢。大量耵聍堵塞,则形成耵聍栓塞,而影响听力。耵聍[dīngníng]⒈又名耵耳,俗称耳垢。大量耵聍堵塞,则形成耵聍栓塞,而影响听力。英cerumen;earwax;
  • 基础解释:

  • 又名耵耳,俗称耳垢。大量耵聍堵塞,则形成耵聍栓塞,而影响听力。
  • 引证解释:

  • ⒈耳垢。参见“耳垢”。引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引《埤苍》:“耵聹,耳垢也。”《科学画报》1983年第1期:“有人常常喜欢用手指甲、火柴杆或发夹挖耳,在掏出一些略带油腻的深棕色的脏物后,才感到舒服和痛快一些。这些被掏出的脏物就是耵聍,俗称‘耳屎’。”
  • 网络解释:

  • 耵聍科普中国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 综合释义:

  • 人的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由此腺体所分泌的黄色蜡状垢屑物称为「耵聍」。俗称为「耳屎」。','也称为「耳垢」。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引《埤苍》:“耵聹,耳垢也。”《科学画报》1983年第1期:“有人常常喜欢用手指甲、火柴杆或发夹挖耳,在掏出一些略带油腻的深棕色的脏物后,才感到舒服和痛快一些。这些被掏出的脏物就是耵聍,俗称‘耳屎’。”参见“耳垢”。
  • 汉语大词典:

  • 耳垢。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引《埤苍》:“耵聍,耳垢也。”《科学画报》1983年第1期:“有人常常喜欢用手指甲、火柴杆或发夹挖耳,在掏出一些略带油腻的深棕色的脏物后,才感到舒服和痛快一些。这些被掏出的脏物就是耵聍,俗称‘耳屎’。”参见“耳垢”。
  • 国语辞典:

  • 人的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由此腺体所分泌的黄色蜡状垢屑物称为「耵聍」。耵聍[dǐngníng]⒈人的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由此腺体所分泌的黄色蜡状垢屑物称为「耵聍」。耵聍[tīngníng]⒈耵聍腺的分泌物。
  • 辞典修订版:

  • 人的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由此腺体所分泌的黄色蜡状垢屑物称为「耵聍」。俗称为「耳屎」。也称为「耳垢」。
  • 辞典简编版:

  • 人的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由此腺体所分泌的黄色腊状垢屑物,称为「耵聍」。 【造句】医学上称耳屎太多以致影响听力的症状为「耵聍栓塞」。 △耳腊、耳垢、耳屎
  • 英语:

  • ceruminous gland,
  • 其他释义:

  • 也称“耳垢”。外耳道的分泌物。
耵聍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dīng

[dīng]

〔耵聍〕耳垢,耳屎,皮脂腺分泌的蜡状物质。

读音:níng

[níng]

〔耵聍〕见“耵”。

耵聍造句
1、方法对13例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手术病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2、它甚至还有一个医学名称“耵聍”.3、所以,耳垢还是很有益的,它甚至还有个医学名称:耵聍.4、方法对13例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手术病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5、一些特化的腺体,如乳腺、耵聍腺及许多哺乳动物的臭腺,可能是从顶浆分泌汗腺演化...
1、一些特化的腺体,如乳腺、耵聍腺及许多哺乳动物的臭腺,可能是从顶浆分泌汗腺演化而来。2、所以耳垢是有益的.它甚至还有个医学名字:耵聍.3、目的调查青年人群耵聍中马拉色菌的存在状态.4、目的探讨外耳道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5、所以,耳垢是有益的,它甚至还有一个医学名称:耵聍。
云一题(yunyit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云一题 yunyit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17